【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的画法、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第(3)问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方程与函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方程的根转化为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利用数形结合,将看似抽像的问题变得形像化了,从而使问题解决起来变得容易.
24.0)(2015秋?宜兴市校级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B(﹣2,,C(4,0)两点,点E是对称轴l与x轴的交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在x轴上方的P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PC为锐角,直接写出PE的取值范围.(3)T为y轴上一动点,且∠BPC=30°,求T点的坐标.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将B、C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通过联立方程组即可确定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此题应该结合圆周角定理来理解,以E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交抛物线于M、N两点,那么∠BMC=∠BNC=90°,若∠BEC是锐角,那么点E必在M、N之间的函数图象上,当P位于M或N得位置时,PE=3,当P位于抛物线的顶点时,PE的值为抛物线顶点纵坐标,由此可求得PE的取值范围;
(3)先作出等边三角形BCD,再结合圆周角定理来理解,以D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和y轴交于点T,最后借助矩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即可求出点T的坐标.
【解答】解:(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B(﹣2,0),C(4,0)两点, ∴
,
∴,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8, (2)如图,
以E为圆心,BC长为直径作圆,交抛物线于M、N两点; 由圆周角定理知:∠BMC=∠BNC=90°, 此时ME=NE=BC=3;
若∠BPC是锐角,那么点P必在M、N之间的抛物线图象上,故PE>3; 易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9),
当点P运动到抛物线的顶点位置时,PE的长最大,且此时PE=9; 综上可知,PE的取值范围为:3<PE≤9. (3)如图2,
以BC为边在x轴上方作等边三角形,交直线l于点D, 再以点D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T, 由圆周角定理知,∠BTC=∠BDC=×60°=30°, 在等边三角形BCD中,BC=6,
∴DE=BC=3,
过点D作DF⊥y轴于F, ∴四边形OEDF是矩形, ∴OF=DE=3
,
,
由垂径定理,得,OT=2OF=6∴T(0,6
),
由对称性可知,T'(0,﹣6),
)或(0,﹣6
).
即:T为y轴上一动点,且∠BPC=30°时,T点的坐标为(0,6
【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圆周角定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本题的关键是借助圆周角定理作出辅助线,也是解本题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