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二、一系列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三、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①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②还与其传播的信息的特性有关。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7.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答:人的行为不在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一哦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种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信息环境的特点,以至于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1.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 答:技术:美国学者梅塞尼:技术即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我国学者高亮华:技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试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答:梅塞尼 1970年《技术与社会》总结了三种不同的技术观:①技术“善”论:核心观点是认为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类带向一个理性的社会;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是决定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代表:欧洲思想史上的合理主义和功利主义 如培根 圣西门等,现代主要是科学家、技术人员等。②技术“恶”论:从本质上否定技术,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技术破坏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代表:法国学者卢梭,对技术资本的剥削性进行分析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现代主要是艺术家、人文学者等。③技术“中性”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梅塞尼是代表。 3.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答:①技术决定论: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拥护者:技术善论者和技术恶论者,法国艾吕尔 加拿大麦克卢汉等 ②社会决定论:技术起源于和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人对技术的主体性,技术哲学家斯塔蒂梅尔;③技术与社会互动论:贝尔纳 巴伯 梅塞尼: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学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正式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 4.如何理解“媒介是人的延伸”?
答: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
17
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