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阐明的是: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和行动的方式,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要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面向男女老少,从摇篮走向坟墓的全过程。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都应该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提倡重视教育生活的质量,摒弃教育的功利性,揭示了当下教育中唯分数是举而缺乏德行教育的畸形现象。
由此,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篇关于人的生活质量问题的文章,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生活的是否愉快。这和朱教授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观点是一致的。的的确确,在人的基本衣食温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活高质量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心情的愉悦,而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幸福的!
儿童生活的高质量首先在于儿童的好奇心、自尊、交往、归属、荣誉感等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那么,如何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教育生活质量,让自己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附属地位,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视学习为苦恼,这是一种毫无质量可言的学习生活。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和激情,让他们的学习完全出于自觉自愿的兴趣,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当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体现后,潜能可以得到极大的开拓与张扬,创造力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也是愉悦的。应该说,这就是孩子们高质量的学习生活。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外,也应该让自己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唯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生命的成长,才会觉得,工作时,累并快乐着。因为你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不能超脱到辞职不干,所以应调节自己真正融入自己的职业角色中,充分感受职业之美。这就是我们高质量的教育生活。(沉浸在不满的现实中而不改变自己,成天只知道抱怨的人,是可悲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追求!在真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教育星空下,追求与生命同在!
1
2.与书为伴 幸福一生
——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感
家里的书柜里摆放了不少的书,但是真正的教育类书籍却不多,自己也很少看教育教学类书籍。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多看书,多思考。因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与心灵层面涵养学生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读完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加明白了读书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为什么教育生活也可以很幸福。
朱永新教授在书本的第一章节就谈了自己对“做一个理想的教师”的看法,他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细细品味一番,自己离这个“理想教师”的标准真的还差太多太多。朱教授指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还特别强调:每个教师都可能在中国成为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享誉海外,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
读完这些字字句句,再想想自己,就只“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一条,做得就很不够,总是找各种借口,就是不肯静下心来好好地看看书。但是,不看书,不充实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