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汉]韩婴(原文)

内不足以充虚,外不足以盖形,无置锥之地,明察足以持天下,大举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小用使在位,则社稷之臣也,虽岩居穴处,而王侯不能与争名,何也?仁义之化存尔。如使王者听其言,信其行,则唐虞之法可得而观,颂声可得而听。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取谋之博也。

传曰: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舄,视不出阃,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贤左右也。故独视不若与众视之明也,独听不若与众听之聪也,独虑不若与众虑之工也。故明主使贤臣辐凑并进,所以通中正而致隐居之士。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此之谓也。

天设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设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设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坏以来,王道废而不起,礼义绝而不继。秦之时,非礼义,弃诗书,略古昔,大灭圣道,专为苟妄,以贪利为俗,以较猎为化,而天下大乱,于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离圣王光烈之日久远,未尝见仁义之道,被礼义之风,是以嚚顽无礼,而肃敬日益凌迟,以威武相摄,妄为佞人,不避祸患,此其所以难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则乱,从之则穆。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诗云:‘牖民孔易。’非虚辞也。”

?之性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诗曰:“天生蒸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言惟明王圣主然后使之然也。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行可以为辅弼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语曰:“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相观而志合,必由其中。”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机,得失之要也,可无慎乎!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昔者,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故无常安之国,宜治之民,得贤则昌,不肖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以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鄙语曰:“不知为吏,视已成事。”或曰:“前车覆,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为之,殷之所以亡者、而周为之。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传曰:骄溢之君寡忠,口惠之人鲜信。故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荣泽之水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枝叶短,本绝则枝叶枯。诗曰:“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祸福自己出也。

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山林茂盛,则禽兽归之;礼义修明,则君子怀之。故礼及身而行修,

礼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扶身,则贵名自扬,天下顺焉,令行禁止,而王者之事毕矣。

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此之谓也。

孔子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待之,辟称以喻之,分以明之,欢忻芬芳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恒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若夫无类之说,不形之行,不赞之辞,君子慎之。”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夫百姓内不乏食,外不患寒,则可教御以礼义矣。诗曰:“蒸畀祖妣,以洽百礼。”百礼洽则百意逐,百意逐则阴阳调,阴阳调则寒暑均,寒暑均则叁光清,叁光清则风雨时,风雨时则群生宁,如是、则天道得矣。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诗曰:“惟此圣人,瞻言百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言相养之至于晦也。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叁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诗曰:“明明天子,令闻不己。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此大王之德也。

蓝有青,而丝假之,青于蓝;地有黄,而丝假之,黄于地。蓝青地黄,犹可假也,仁义之事,不可假乎哉!东海之鱼,名曰鲽,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达。北方有兽,名曰娄,更食而更视,不相得,不能饱。南方有鸟,名曰鹣,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西方有兽,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距虚,其性非能蛩蛩距虚,将为假之故也。夫鸟兽鱼犹相假,而况万乘之主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故曰:以明扶明,则升于天;以明扶闇,则归其人;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阱,则其幸也。诗曰:“惟彼不顺,往以?垢。”闇行也。

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知足、然后富从之,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故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尊矣;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夫土地之生不益,山泽之出有尽,怀不富之心,而求不益之物;挟百倍之欲,而求有尽之财,是桀纣所以失其位也。

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哀公问于子夏曰:“必学然后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则五帝有师乎?”子夏曰:“臣闻黄帝学乎大坟,颛顼学乎禄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务成子附,舜学乎尹寿,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贷乎相,文王学乎锡畴子斯,武王学乎太公,周公学乎虢叔,仲尼学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能著乎天下,名号不能传乎后世者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德也者、包天地之大,配日月之明,立乎四时之周,临乎阴阳之交。寒暑不能动也,四时不能化也,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鲜洁清明而备,严威毅疾而神,至精而妙乎天地之间者、德也,微圣人,其孰能与于此矣。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如岁之旱,草不溃茂,然天勃然兴云,沛然下雨,则万物无不兴起之者。民非无仁义根于心者也,王政怵迫,而不得见,忧郁而不得出。圣王在,彼舄,视不出合,而天下随,倡而

天下和,何如在此,有以应哉!诗曰:“如彼岁旱,草不溃茂。”“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也。为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王者何也?”曰:“往也。天下往之,谓之王。”曰:“善养生者、故人尊之;善辩治人者,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故人亲之;善粉饰人者、故人乐之。

四统者具,天下往之,四统无一,而天下去之,往之谓之王,去之谓之亡,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夫省工商,众农人,谨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养之也。天子叁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治理,是所以辩治之也。决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贤以为叁公,贤以为诸侯,次则为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粉饰之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称其能,得其意,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故道得则泽流群生,而福归王公,泽流群生,则下安而和,福归王公,则上尊而荣,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夫是之谓下治而上通,下治而上通,颂声之所以兴也。”诗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圣人养一性而御夫气,持一命而节滋味,奄治天下,不遗其小,存其精神,以补其中,谓之士。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言得中也。

朝廷之士为禄,故人而不出,山林之士为名,故往而不返。入而亦能出,往而亦能返,通移有常,圣也。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言得中也。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论语曰:“必也正名乎!”诗曰:“君子无易由言。” 卷六

比干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发佯狂而去。君子闻之,曰:“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见比干之事,免其身,仁知之至。”诗曰:“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齐桓公见小臣,叁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叁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此也。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赏勉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其分职,考其事业,较其官能,莫不理法,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如是、则持厚者进,而佞谄者止,贪戾者退,而廉洁者起。周制曰:“先时者、死无赦;不及时者、死无赦。”人习事而因,人之事,使如耳目鼻口之不可相错也。故曰:职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则群下百吏莫不修己然后敢安仕,成能然后敢受职,小人易心,百姓易俗,奸宄之属,莫不

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则不可加矣。诗曰:“吁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子路治蒲叁年,孔子过之。入境而善之,曰:“由恭敬以信矣。”入邑,曰:“善哉!

由忠信以宽矣。”至庭,曰:“善哉!由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而叁称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入其境,田畴草莱甚辟,此恭敬以信,故民尽力。入其邑,墉屋甚尊,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其民不偷。其庭甚闲,此明察以断,故民不扰也。”诗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古者有命:民之有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命于其君,然后命得乘饰车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乘饰车骈马,皆有罚。故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礼义功德,则无所用。

故皆兴仁义而贱财利,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陵弱,众不暴寡,是君之所以象典刑而民莫犯法,民莫犯法,而乱斯止矣。诗曰:“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天下之辩,有叁至五胜,而辞置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悖;输公通意,扬其所谓,使人预知焉,不务相迷也。是以辩者不失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故辩可观也。夫繁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数譬以相移,外人之身,使不得反其意,则论便然后害生也。夫不疏其指而弗知,谓之隐;外意外身,谓之讳;几廉倚跌,谓之移;指缘谬辞,谓之苟;四者所不为也,故理可同睹也。夫隐讳移苟,争言竞为而后息,不能无害其为君子也,故君子不为也。论语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吾语子:“夫服人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幽人;勇猛强武不以侵人;齐给便捷,不以欺诬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遇君则修臣下之义,出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遇少而贱者则修告道宽裕之义。故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旷然而天地苞万物也。如是、则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诗曰:“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仁者必敬其人。敬其人有道,遇贤者则爱亲而敬之,遇不肖者则畏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之质也。仁以为质,义以为理,开口无不可以为人法式者。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民劳思佚,治暴思仁,刑危思安,国乱思天。诗曰:“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问者曰:“古之谓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于得失,不知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昔者、宋昭公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