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项目区人畜饮水现状

目前,某地用水量不达标的村屯有20个,涉及人口7987人,其中每人每天用水量在15-25升的村屯15个,涉及人口6830人;每人每天用水量在15升以下的有5个村屯,涉及人口1157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村屯7个,取水距离多在800-1000米之间,涉及人口2100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村屯45个,涉及人口2.33万人。而在移民聚居的村屯中有11个村屯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移民区的临江乡后马鞍山村,居民区尚无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手压小井,提取水层属于地表水,经过某地水质检测部门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水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含有多项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该水质各家各户无法处理,直接饮用,对人身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部分居民已经导致了不同程度疾病隐患反映。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当前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并逐渐摆到工作日程。 2.2.2项目的建设是改善移民区落后面貌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地点坐落在某地境内,属于黑龙江省与内蒙古

9

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交界地区,也属于革命老区,也是库区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属于贫困落后地区,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而且符合国家关于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政策要求,所以,在此建设自来水安全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2.2.3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饮用水卫生现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也为我们的后代健康成长,必须改善现有的饮水条件,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建设一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让这里的百姓吃上安全、清洁、健康的自来水,是十分必要的。 2.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具有良好的地质和水源条件

根据有关本地区的地质资料和水文资料,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含水层厚,附近曾有过钻井的历史,井深为80米-120米之间,而且水质较好,稍加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2.3.2钻井技术成熟可靠

从目前的钻井技术来看,一般正规的钻井队都能达到项目生产的技术要求和标准,钻井技术可行。

2.3.3群众积极性高,有一个团结的基层领导组织

本地居民具有强烈的愿望,吃自来水的积极性较高,再加基层组织队伍团结一心,基层领导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而且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所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可行的。 2.3.4有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做保证

10

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精神,按照《黑龙江省关于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实施意见》(黑发改移民〔2008〕1777号),为促进库区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实现库区和移民的协调发展,省移民办计划拨付专项资金,对移民后期的安置存在的问题给予扶持解决,同时结合本地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对本地饮用水的要求,按照水利部门的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对本地区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地区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进行系统规划,为完成本项目作好准备。

第三章 自然条件与经济概况

11

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自然地理

某地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24°44′30″-120°49′30″,北纬48°42′35″-50°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某地、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全县辐员面积1.5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9.07亩。

3.1.2气候环境条件

某地处于中高纬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暖而多雨;冬季漫长夏季较短,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复杂。无霜期短,春风大,平原区春末夏初易旱,7、8月雨量集中,小气候变化明显,作物生长季节5—8月,适逢雨季,光照适宜,降水集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全县气候由南向北随纬度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0—2.0℃,等于大于10℃的平均积温1600——2400度,全县无霜期在80—125天,光照时数全年为2500—2800小时,年降雨量为450—550毫米,降水面蒸发为1100——13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0%。

该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城区,附近无大、中型工矿企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