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题
1、 低层、多层、条式高层建筑与被遮挡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朝向为正南北向时,正向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5)倍,旧区改建项目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
2、 点式高层建筑与被遮挡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不小于该点式高层建筑高度的(0.7)倍,且南北向平行
布置时的最小日照间距不得小于(28)米。
1、 低层建筑与其北侧低层、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日照间距不得小于(A)米, A 10米 B 12米 C 13米 D 15米
4、低层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日照间距不得小于(C)米; A 10米 B 12米 C 13米 D 15米
5、多层建筑与其北侧居住建筑的最小日照间距不得小于(D)米。 A 10米 B 12米 C 13米 D 15米
6、居住建筑之间的侧向间距
(一)低层建筑之间的侧向间距不得小于(B)米。 A 3米 B 4米 C 6米 D 13米
(二)低层与多层建筑之间、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之间的侧向间距不得小于(C)米。 A 3米 B 4米 C 6米 D 13米
(三)高层建筑与各种层数建筑之间的侧向间距不宜小于(C)米。 A 10米 B 12米 C 13米 D 14米
7、沿建筑基地边界布置的各类建筑,其离边界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多层建筑后退基地东、西边界不小于(A)米; A 3米 B 4米 C5米 D 6米
(二)后退基地南边界不小于(C)米; A 3米 B 4米 C 5米 D 6米
(三)高层建筑后退东、西、南边界均不小于(C)米。 A 5米 B 6米 C 7米 D 8米
8、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
(一)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的后退控制距离不得小于(D)米; A 10米 B 15米 C 20米 D 30米
(二)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的后退控制距离不得小于(B)米。 A 10米 B 15米 C 20米 D 30米
9、建筑物后退各类边线,以建筑物最突出的外墙边线为准。地上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基地边界大于等
于(B)米时,允许阳台、台阶、雨蓬等突出部分在后退距离1/6的范围内安排。
A 3米 B 5米 C 7米 D 13米
10、沿高速铁路两侧新建建筑物,距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D)米;
A 15米 B 20米 C 30米 D 50米
11、沿铁路干线两侧新建建筑物,距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C)米;
A 15米 B 20米 C 30米 D 50米
12、沿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新建建筑物的,距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A)米;
A 15米 B 20米 C 30米 D 50米
13、沿铁路两侧修建围墙的,距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B)米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
14、地下建(构)筑物、围墙的退界距离标准
(一)地下建(构)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距离)的(C)。
A 0.5倍,且不小于5米 B 0.5倍,且不小于7米 C 0.7倍,且不小于5米 D 0.7倍,且不小于7米
(二)当道路红线宽度26米以下(含26米时),围墙中心线后退道路红线(B) A小于1米 B不小于1米 C大于1米 D不大于1米
(三) 当道路红线宽度26米以上,围墙中心线后退道路红线(B)。 A小于2米 B不小于2米 C小于3米 D不小于3米
15、低层建筑指建筑高度(D)的建筑。 A 小于9米 B 小于或等于9 C 小于10米 D 小于或等于10米
16、多层建筑指建筑高度(C)的建筑。
A 大于9米、小于或等于24米 B 大于9米、小于或等于32米 C大于10米、小于或等于24米 D 大于10米、小于或等于32米
17、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A 大于24米 B 大于24米、小于或等于80米 C 大于32米 D 大于32米、小于或等于80米
18、点式高层建筑指总建筑面宽小于等于32米(按建筑物的最突出部分和建筑的展开面计)的高层建筑。
A 小于24米 B 小于或等于24米 C 小于32米 D 小于或等于32米
19、地下室指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C)的房间。 A 3米 B 2米 C1/2 D 1/3
20、半地下室指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A)的房间。
A 1/3,且不超过1/2 B 1/4,且不超过1/2 C 1/5,且不超过1/3 D 1/6,且不超过1/3
21、当居住建筑层高(A),不论室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按照该层建筑面积的1.5倍计算;
A3.3米<层高≤5.0米 B 3.3米≤层高<5.0米 C 2.8米<层高≤5.0米 D 2.8米≤层高<5.0米
22、当居住建筑层高(A)时,其建筑面积计算值在2倍的基础上按照层高每增加2.2米即增加1层(不含阳台部分)计算。
A >5米 B ≥5米 C >8米 D ≥8米
23、办公、旅馆类建筑层高不宜超过(A)。
A 3.9米 B 4.2米 C 5米 D 8米
24、当办公、旅馆类建筑层高(C)时,不论室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按该层建筑面积的1.5倍计算;
A 4.2米<层高≤5.4米 B 4.2米≤层高<5.4米 C 4.5米<层高≤5.4米 D 4.5米≤层高<5.4米
25、当办公、旅馆类建筑层高(A)米时,其建筑面积计算值在2倍的基础上按照层高每增加2.2米即增加1层计算。
A >5.4米 B ≥5.4米 C >8米 D ≥8米
26、商业建筑底层层高不宜超过(D),二层及以上层高不宜超过(D);
A 3.9米 2.8米 B 3.9米 3.3米 C 5.8米 3.9米 D 5.8米 4.8米
27、当商业建筑底层层高(B)、二层及以上层高(B),计算容积率时,其建筑面积计算值在2倍的基础上按照层高每增加2.2米即增加1层计算。
A >5.8米 >3.9米 B >5.8米 >4.8米 C ≥5.8米 ≥3.9米 D ≥5.8米≥4.8米
28、水箱、楼梯间、电梯间、设备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用房,其高度在(C),且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C)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A 5米以内(含5米) 1/5(含1/5) B 5米以内(不含5米) 1/5(不含1/5) C 6米以内(含6米) 1/5(含1/5) D 6米以内(不含6米) 1/5(不含1/5) 29、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布置停车位可按子母停车位方式设置,子母停车位的里面一个子车位必须按(A)计算车位。
A 1/2 B 1/3 C 2/3 D 1/4
30、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布置停车位可按子母停车位方式设置,子母车位总数不得大于核定总停车数的10%。
A 3% B 4% C 7% D 10%
31、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的坡道终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其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D)。
A 5米 B 8米 C 10米 D 12米
32、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公交铰接车停车库(场)车辆双向行驶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D), A 4米 B5.5米 C 6米 D 7米
33、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公交铰接车停车库(场)车辆单向行驶的不应小于(B)。 A 3米 B3.5米 C5.5米 D 6米
34、建筑密度是指(C)。
A、建筑物外轮廊线投影面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B、建筑物外轮廊线投影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C、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D、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35、(B)是控制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A、建筑密度 B、建筑容积率 C、建筑高度 D、建筑层数
36、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垂直式停车小型车通车道后退式停车最小宽度为(5.5米)。 37、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平行式停车小型车通车道后退式停车最小宽度为(3.8米)。 38、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平行式停车小型车最小停车尺寸为(2.4*6.0米)。 39、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垂直式停车小型车最小停车尺寸为(2.4*5.3米)。 40、建设单位(B)改变现有城市土地的使用功能。
A、可以 B、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 C、不可 D、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
41、在计算容积率时,建设用地面积应按(B)计算。 A、毛用地面积 B、净用地面积
C、净用地面积+带征道路面积 D、净用地面积+带征绿地面积
42、建设工程类型繁多、性质各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B)。 A、建筑工程、绿化工程、市政交通工程 B、建筑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市政交通工程
C、建筑工程、绿化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交通工程
D、工业经济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建设工程、住宅建设工程、绿化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