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熟石灰可改良土壤的 性(填“酸”或“碱”).
22.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常用的消毒剂是 .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挑选种子.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Ⅰ.P点的含义是 ;
Ⅱ.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采用的方法是 ;
Ⅲ.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则t 20℃(填“>”、“<”或“=”).
Ⅳ.t℃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t℃
23.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其构造如图所
示.
①根据如图甲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②易溶于水的氯化铵固体中混有难溶物二氧化锰,提纯氯化铵固体的实验步骤是:溶解、 、结晶.
③利用废旧电池样品(含Cu、Zn)回收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乙所示:
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过程中 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 ;过程Ⅱ中发生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D是 .
八、简答题(共21分) 24.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一中的仪器名称:a 、b .
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④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未熄灭.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 .
⑤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三中G、I装置,观察到G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气体可能的组成 (至少写三种);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选择图三中的装置进
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5.欲测定某生石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①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 g; ②求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列化学方程式计算)
26.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方案一 酚酞试液,振荡 方案二 比色卡对照 方案三 硝酸银溶液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预测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pH=7
恰好完全中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没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 .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样品中含有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有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 .
酚酞变红色样品中含
D.试管破裂
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长宁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六、选择题
C.木炭燃烧
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试管破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锰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大理石
B.食盐
C.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