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绿地:生产花木的苗圃和为城市绿化服务的生产、科研的实验绿地 ? 防护绿地:对城市环境、灾害具有防护作用的林带等绿地 ? 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绿地
? 附属绿地:包含在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
? 生态景观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与生物多样化起保护作用的绿地
三、城市绿地指标
? 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7M2 ? 人均绿地面积≥9M2 ?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四、城市绿地规划原则
1. 生态化原则: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地的区别 2. 区域化原则:构建城乡一体的开敞绿地
3. 人文化原则:绿地功能适合不同人群需要,均匀分布 4. 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建设 5. 景观美学原则:塑造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
6. 文化保护原则:结合城市文化传统,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五、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 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化大环境
? 构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任何围合或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
娱乐场所,或堆放废弃物,或不被利用的地域
六、城市绿地系统构成
? 绿地系统的功能构成 1. 生态绿地 2. 休闲绿地 3. 运动绿地 4. 景观绿地 5. 防护绿地
? 绿地系统分级构成 1. 城市绿地 2. 分区绿地 3. 居住区绿地 4. 小区绿地 5. 组团绿地 6. 宅旁绿地
? 绿地系统形态构成 1. 点状绿地 2. 带状绿地 3. 楔形绿地 4. 环状绿地
第七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 基本概念
1.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类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2)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3)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4)城市综合交通的构成。 2.城市交通系统
(1)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 (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 (3)城市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撑。 (4)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的关系。 二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①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②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 ③城市道路选择应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交通性、生活性的区别
②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a.不同等级道路配合成网,使城市各区之间有安全方便迅速经济的交通联系 b.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量减少交通 c.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集中: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