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1 2 3 4 5 6 7 实验次数 0 1.0 2.0 3.0 4.0 5.0 6.0 时间t/min 35.0 45.0 51.0 55.0 58.0 60.5 62.5 温度t/℃ (3)根据丙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未点燃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如图,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面出现两个像,原因是: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4)请你帮助小红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
(4)当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第5页(共23页)
35.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第6页(共23页)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其中12-14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 B.传播速度大 C.响度很大 D.振动时间长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震耳欲聋”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很大,是形容声音的响度; 故选C.
2.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水中的“白云” 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解:A、水中的“白云”是白云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景物射出的光经过天空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形成的;
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光斑是太阳的像. 故选D.
3.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考点】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左右.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800mm左右.不符合实际;
第7页(共23页)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不符合实际.
故选B.
4.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首先应该知道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是小鸟反射的光进入潜水员的眼睛;其次知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遵循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选出符合要求的选择项.
【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要求的是C. 故选C.
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有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近视眼镜片代替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因此可以利用老花镜代替放大镜,不能用近视镜,故D错误. 故选B.
6.“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第8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