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九年级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word文档合集

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选文前三段列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2分)

16.在下边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3分)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

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 , , 。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

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18.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四)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

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3分)

20.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21.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3分)

22.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

三、综合性学习。(含23?26题,共8分)

(一).班里举办“阅读?比较?辨微”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3.第一组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总结两种“文学作品比较与辨微”的方法。(2分)

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灿若明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不同的作品在写作目的、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阅读作品,可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找共同点,也可以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找不同点,你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比较、鉴别。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是写雪景的诗词,前者从大处描绘,气象雄伟,盛赞祖国江山的壮美,抒发壮志抱负,感情乐观豪迈;后者细处着墨,摹写边塞风光,送友人返京,感情抑郁惆怅。

24.第二组同学摘录了两个著名片段,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谈谈这两个片段的不同点。(2分)

【片段一】[:]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选自鲁迅《社戏》)

【片段二】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二).阅读《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题。 25.填空。(2分)

(1).飞岛上的人对 和 两门学科有精深的造诣。

(2).为了给格列佛提供食品,“小人国”皇帝下令每天早上必须送上 头牛、 只鸡及其他食品。

26.某小组阅读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后,围绕这部书的讽刺性开展了探究活动。假如你是他们小组的成员,请你写出书中最具讽刺意义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说作者抨击的对象是谁。(2分)

四、写作。(第27题,50分)

27.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