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
日)
材料二:
各年级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比重
图1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会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竟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
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3)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 (1)D (2)B
(3)负面影响: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致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二所给的几幅图表,可发现D项,“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说法错误,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故选D。
(2)A项,“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C项,“降低课程难度”说法错误,原文为“‘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D项,“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故选B。
(3)通读材料,可以通读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可以筛选出“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故答案为:⑴D;⑵B;
⑶负面影响: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致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
【点评】(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就是它使人亲近
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有的从头至尾都是第一人称,有的部分使用第一人称,这是依据节目内容而设置的。第一人称贯穿全片起到了串联作用,部分使用增强了故事张力。在《出走的母狮》中,母狮曼雅丽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新狮王杀死,带着它们离家出走,曼雅丽的心理活动是以第一人称呈现的,“我要保护我的孩子!”在自己身负重伤,眼看着孩子们走入新狮王有可能出没的地区,她拼命呼叫“孩子们回来,那里危险”。虽然第一人称使用量不大,但是这种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展示出来·更拉近了观众和动物的情感距离。会让观众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无私。第一人称视角的讲述更加精准,更有代入感。
另外,赋予动物名字使观众有亲切感。塔姆、纽基。就像在呼唤着我们的亲人。亲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怎能不让人牵挂?雌狮塔姆独自养育孩子,多少观众为它担心;雌虎希塔为了让孩子自立自己选择离开,多少观众为它点赞…… 多样处理唤起爱心
开端真情满满。“我们经常认为掠食者活得轻松自在,其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时而伤感,时而动人。以狮子为例,所有人都认为它是完美的杀手。在非洲某些地方,它们必须依靠奇迹才能生存。”看了《掠食动物生存战一暴露》的开端,人们会对狮子产生一丝同情,狮子生存也不易。制作者在节目中就是要传达自然界的动物生存的艰辛,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结尾饱含深情。很多时候,影片的结尾是中心思想所在,制作人在此时表达的情感会更加浓烈。
细节体现温暖。有温度、有情感是节目整体把握的基调,它在节目中始终如一,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不用直白词汇、偏见词汇、歧视词汇。自然界中动物样子各异,都是大自然的作品。——节选自《(动物世界):将情感落在每一个字上》
【材料二】对小熊来说,他们花在洞穴中的时间越多,他们对未来无情的北极捕食者生活的准备也就越充分。但当他们依靠母亲的乳汁一天天的强壮起来时,母熊却因为无法捕食而日渐消瘦。很快她变不得不离开这个庇护所,去进行一次狩猎了。
从北极熊一家真正的走出洞穴起,已经过去十天了,母熊再也无法忍受饥饿了。小熊们已经长的更为强壮了,并能在雪地上自如的活动,尽管偶尔还会掉回洞中。他们紧紧的跟着母亲,准备再在家门口散一次步。然而事实上,他们永远都不会再回到这个温暖的家了。从现在起,只有他们的母亲会站在他们的身旁,陪伴他们面对北冰洋上危险的生活了。一一《动物世界》解说词
【材料三】赵忠祥的声音和画面融合在了一起,让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是同步反应的,给人一种非常统一的感觉。赵忠祥曾经说过:他总是尝试让自己尽量保持平静,尽可能的去接近一个自然的状态,过滤掉所有尘世的烦恼。尽量还原那些动物在大自然中随意的、无拘无束的状态。所以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观众们总能从画面之外听到更多的东西。那些超越画面的东西就是赵忠祥录音带来的魔力!赵忠祥录音给予了画面更多的艺术感染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配音当中。
(1)结合三则材料.试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世界》中,第一人称视角的讲述更加精准,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