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程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及加固搭设施工方案
送医院检查治疗。
5、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火灾时,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并对伤者进行救治;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报警后必须始终有人在现场门口等待并引导救火车入场救火。
(2)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火灾现场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3)现场的消防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人员将火场附近的可燃物搬走,避免火灾区域扩大;同时指挥、引导无关人员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4)如有人员受伤,要马上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施救,并立即打“120”电话求救或用车把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6、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3)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时,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
(6)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心跳失常,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首先为其通畅气道,然后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进行抢救
6.6应急预案的终止:
事故现场经过应急预案实施后,所有现场人员得到清点,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应急总指挥可决定终止应急预案。
七、地下室顶板加固模板工程设计计算书
7.1 地下室顶板加固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为满足施工要求(顶板设计承受荷载为20 KN/m2,汽车通道顶板需承受荷载为30 KN/m2,相差10KN/m2),现钢管架支撑按顶板厚度为400厚(400厚砼荷载等效10 KN/m2)进行计算,满足顶板施工荷载补强要求。采用钢管作为主肋,45*90mm木方作次肋,钢管脚手架作支撑的模板体系,立杆竖、横向间距为800mm,步距为1600mm,木方次肋间距为250mm,板底支撑采用双扣件托小横梁支撑。因地下室顶板施工厚度为350mm。小于顶板加固等效厚度400mm,则加固模板及支架满足顶板砼浇筑高支模要求,计算如下: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 400厚板 8.1 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 400 6.6 二、荷载设计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 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222.5 2.5 1.5 21
XXX工程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及加固搭设施工方案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面板自重标准值 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 24 221 0.1 0.3 0.5 0.75 3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 1.1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三、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 立柱纵向间距la(mm) 立柱横向间距lb(mm) 水平拉杆步距h(mm)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 主梁布置方向 小梁间距(mm)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主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结构表面的要求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3.6 800 800 1600 中心对称 50 100 平行楼板长边 300 100,100 50,50 结构表面隐蔽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设计简图如下:
22
XXX工程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及加固搭设施工方案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
23
XXX工程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及加固搭设施工方案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覆面木胶合板 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5 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4)+1.4×2.5,1.35×(0.1+(1.1+24)×0.4)+1.4×0.7×2.5] ×1=14.525kN/m q2=0.9×1.35×G1K×b=0.9×1.35×0.1×1=0.122kN/m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