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扩散系数),m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
9、 在极谱分析中,要利用的对象是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的是(极限扩散
电流),其它电流与被测组分无关,对分析工作造成影响,统称为(干扰电流),应根据产生原因予以消除。 10、 进行某物质的极谱分析时,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的KCl是作为(支持
电解质),适量的明胶是作为(极大抑制剂)。 11、 极谱法使用的工作电极是(滴汞电极)。其特点是(电位完全受外加
电压控制)。极谱波的产生是由于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出现(浓差极化)现象而引起的。 四、名词解释
1、 极限扩散电流:极谱分析中,当滴汞电极电位负到一定程度时,C0趋
近于零,扩散电流达到最大值,称为极限扩散电流。
2、 残余电流:极谱电解过程中,外加电压尚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
时,仍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3、 迁移电流:由于电解池阴、阳两极对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的静电吸
引力或掩护力,使离子迁移到电极表面而产生电极反应所形成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4、 可逆波:极谱过程中,完全受扩散控制的极谱波称为可逆波。
5、 不可逆波:极谱过程中,受电极反应速度控制的极谱波称为不可逆波。 6、 动力波: 极谱电解过程受化学反应速度的控制所得的极谱波,称为动
力波。
7、 极谱极大:极谱电解过程中,电解开始后,电流随滴汞电极电位的变
负而迅速增大到一个极大值,然后下降到扩散电流区域,并保持恒定,所出现的这种不正常的电流峰,称为极谱极大或畸峰。
8、 半波电位:当极谱波的扩散电流值为其极限扩散电流的一半时,它所
对应的滴汞电极的电位。
9、 电容电流:电容电流是由于对滴汞电极和待测液的界面双电层的充电
形成的,也叫充电电流。 五、简答
1、 产生极差极化的条件是什么?
使用的电极应一个是小面积电极,另一个是大面积甘汞电极,为使电解电流完全受被测物质的扩散速度所控制,且不破坏扩散层,电解时不搅拌,应使电解液保持静止。
2、 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极限扩散电流与被测组分的浓度成正比,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3、 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电解
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加大量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在被测电解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是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阴、阳离子,阴极对所有各种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于是阴极表面被加入的阳离子所包围,而使阴极对被测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大为减弱,以致是被测离子所产生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 4、 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说分析有什么影响?
残余电流是由电解电流和电容电流所组成的,电解电流是由于待测电解液受各种污染混入容易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的杂质造成的所占比例很小,电容电流是由于对滴汞电极和待测液的界面电双层的充电形成的也叫充电电流,是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 六、计算
1、某一还原性物质在滴汞电极上进行二电子还原,此物质的浓度为
-62
4.00mmol/L,其扩散系数为8.00×10Cm/S,滴汞时间为4.00S,汞流速度为1.50mg/S,求极限扩散电流为多少?
-62
已知:C=4.00 mmol/L D=8.00×10Cm/S t=4.00S m=1.50mg/S n=2,求id=?
17
2、经测定未知溶液中Cu的平均扩散电流为12.0μA,在5.00ml未知液中
-32+
加入0.1ml1.0×10mol/L的Cu后,平均极限扩散电流为28.2μA,计算
2+
原未知溶液中Cu的含量。
3、汞的质量为0.1320g,总滴下时间为4.94S,已知:汞的质量为0.1320g,总滴下时间为4.94S,计算汞流速。 4、某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