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
欢养志。
为掩人耳目而花钱买博士文凭,既荒唐又有欺世盗名之虞,而把中西方圣人的言行当作盾牌,足见他的玩世不恭了。由于《围城》大量地使用了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典故,所以斯本斯 (Spence) 先生在他文章的结论中说:“没有西方文化修养的读者无法领会《围城》的美妙。”15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定修养的读者,也同样难以把握个中精髓。
六、意蕴无穷的通感
所谓通感,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16在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一文中对通感作过解释:“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又称“移觉”。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例如: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一早起,李先生在账房的柜台上看见昨天的报,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说不出话。
前一例中,“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这是视觉的感受,可是“这依恋着的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视觉移植为听觉,使读者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也把方鸿渐被唐小姐音容笑貌所倾倒的情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
后一例中,“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结合着拟物的修辞手法,把“声音”转移成可以遗失的物品,形象具体,仿佛我们面前显现出李先生看到“长沙烧成白地”的神态震惊的样子。
结 论
1516
李淑芬.玑珠妙语、旷世美文——围城幽默语言艺术浅析[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47. 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8.
13
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
综上所述,我认为《围城》作为中国近代小说的一部经典之作,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幽默、讽刺语言的运用,而这一风格的形成因主要归因于钱钟书先生对各种修辞手法游刃有余地运用。它包容的智慧与知识,所体现出的独特讽刺艺术和丰富想象力,以及它在语言方面的妙喻珠联、警句泉涌、都使它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让人回味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17在《围城》中,钱先生娴熟地运用了夸张、比喻、比拟、引申、反讽等修辞手法,避免了叙事的呆板平直,不仅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而且也给我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脍炙人口、语颇隽永的艺术作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黎运汉.汉语修辞学[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7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8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