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第十五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

四、是非题:

1.(+)

2.(-)应为: 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0.80。 3. (+)

4. (-)应为: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0.70。

5. (+) 6. (+) 7. (+)

8. (-)应为:在一个遗传平衡群体中,甲型血友病的男性发病率为0.00009,适合度

-6

为0.3,甲型血友病基因突变率为21×10/代。

9. (-)应为:某群体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群体发病率为1/10000,一对表型正常的姨表兄妹婚配,他们后代罹患苯丙酮尿症的风险是1/1600。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五、简答与计算

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它和遗传学有什么关系?

答:生物进化是指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下,生物体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 选择并在隔离等因素的作用下,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可从旧 物种中产生新的物种。其中微观进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 在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

遗传学所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和机理,进化论所研究的是生物物 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每个物种一般具有相当稳定的遗传特性,但新种的形成和 发展则有赖于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明确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 遗传规律,而且可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各个不同水平认识了遗传和变异的 实质,为认识和控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阐明生物进化的根本 原因和历史进程,是研究进化论问题的必要基础。近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更使进 化论从分子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根据遗传学研究的结果、采用实验方法人 工创造和综合新的物种和新品种。如采用远缘杂交和细胞遗传分析等方法,已能 清楚地说明小麦、棉花、烟草和芸苔属等物种的进化过程。因此,生物的进化是 群体在遗传结构上的变化,人类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可以通过遗传学的研究不断

向前发展。

2.拉马克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他们的进化观点还 存在哪些不合理性?

答:拉马克写了一本《动物学哲学》,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原理来解 释生物的进化。他认为动物和植物生存条件的改变是引起遗传特性发生变异的根 本原因。而外界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形式,对于植物和低等动物的 影响是直接的,如水生毛茛生长在水面上的叶片呈掌状,而生长在水面下的叶片 呈丝状;而对于具有发达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则是间接的,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变 时,首先引起动物习性和行为的改变,然后促使某些器官使用的加强或减弱。这 样,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逐渐得到发展。但没有认识到选择在新物 种或新类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仅认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条件的改变是引起遗传 特性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达尔文把选择的作用提到首要地位,认为新种的形成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 必须经过长时期的选择和积累作用,才能够形成新的物种。达尔文还提出性状分 歧来解释物种的形成过程,认为物种和变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 已。不同变种之间的差异常常比各物种之间的差异要小些,而变种乃是孕育中或 正在形成的物种。达尔文学说的核心是选择,而作为选择的材料则是种内个体间 的微小差异。在自然条件下,对于比较适应于条件的个体微小差异的选择和积累, 这就是自然选择。在生物科学中,从这种观点认识生物发展和进化的,称作达尔 文主义。但该进化观点认为生物体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构成,环境条件的变化 只能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这种把生物体绝对化地划分为种质和体质的结果 是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仅认为选择作用是形成新物种或新类型的主导因素,未 考虑到生物的进化可以是突变、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等不同因素单独或共同起 作用,更未考虑到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这一情况。 3.什么是自然选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顒夋晪鐟滃繘骞戦姀銈呯婵°倐鍋撶痪鎯ь煼閺岋綁骞囬锝嗏挅濠电偛妯婃禍婊堝礃閳ь剙顪冮妶鍡楀Ё缂傚秴妫楀玻鍧楁偄閸忓皷鎷虹紒缁㈠幖閹冲繗銇愯缁辨帡鎮╅崘鑼患缂備緡鍠栭悧鎾崇暦閹烘鍊烽悗鐢登圭敮鎯р攽閻樺灚鏆╁┑顔碱嚟閹广垹螣娓氼垳鈧埖銇勯弴妤€浜鹃梺鍝勭焿缁查箖骞嗛弮鍫晬婵炴垶锕╂导锟�<<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