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一)阅读《登上地球之巅》(节选)。(13分)
我躺在一块大石头旁,由于严重缺氧,(1分)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1分)随时可 能窒息。(1分)身旁氧气筒里还有几十个压力的氧气。(1分)但我不能用,因为峰顶归来的战友更需要它。(1分)我怕自己在昏迷中停止呼吸,就挣扎着在笔记本上写下留言。(1分)
5.夜黑,路险,缺氧,体乏。(写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6.环境描写。(1分)a.表示顶峰还很遥远,烘托战士们攀爬山岩的艰难。(1分)b.表示顶峰正在眼前,烘托战士们攀上顶峰的决心和信心。(1分) c.显示顶峰已被踩在脚下,烘托战士们终于攀上顶峰时的喜悦心情。
2(郴州市·2011)(五)阅读《中同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文字,完成20~22题。(6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遭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20.下列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的脊梁”一词指的是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B.“笼罩了一切”中“笼罩”一词,在这里用得十分准确、形象,它生功描绘了这种思潮像毒雾一样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并蔓延到各个领域。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的“中洲人”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那些“被摧残、被抹杀”的人。
2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选段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运用了反向的句式,强调了“这一类的人”现在不少。 C.是针对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而言的。 D.运用了设问的句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22.对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论述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 C.论述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论述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
答案:20.B(2分)21.D(2分)22.C(2分) 3(崇左市·2011)(一) 再塑生命(节选)
49
海伦·凯勒
起初,老师告诉我许多新鲜事,我很少发问。由于我知识有限,概念模糊,字词掌握得很少。随着我对外界的了解逐渐增加,词汇也多了,问题也就多了起来。我常常对一件事物一而再,再而三地探个究竟,想了解得更多些。有时从一个学习的新词,常常联想起以前发生的种种经历。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么?”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