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库

2. 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外在因素 教育观念 教养方式 教育行为。 (2)内在因素 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有惊人的坚持性;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富有钻研精神;富于想象。

3.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答:(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不可控的特征; (3)社交技巧;

此外还有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特点也有影响。

4. 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正确认识幼儿的气质特点。了解幼儿期之特点;要接受幼儿

气质的特点;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下结论。

(2)家长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开展良好匹配教育 五、论述题(20分)

1. 小、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各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教育?

答:(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可以在想象之前先提出一定

的目的,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主题。

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

(3)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想象同现实混淆,是指把想象的东西当做现实的东西。幼儿期儿童有时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东西;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这些就是想象同现实混淆的表现。此外,幼儿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

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样,身历其境,或与剧中人物同兴奋、共忧愁,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这也是由于想象和现实混淆的缘故。

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教育呢?

第一、 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文艺作品,使幼儿通过各种渠道积累起丰富的表象和语言材料。

第二、 通过幼儿的游戏以及绘画、泥工、音乐、常识等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意想象,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

第三、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逐步提高要求,促进想象的发展。例如,对小班儿童要多提供具体的玩具实物等,以引起他们的想象。对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多用语词描述等启发他们的想象,并创造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从而促使想象逐步向前发展。

2. 请论述幼儿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活动,对幼儿创造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尽量不要让幼儿模仿作画,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二是让幼儿知道教师十分珍视他们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赞赏的态度评论关于颜色、形状和作品的设计构思等。

三是幼儿在自由作画时,教师不要在旁边暗示或建议,不要让幼儿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要让幼儿明白教师赞赏的是独立创作,而非按成人意图创作。

四是不要仅把班上最好的作品拿来展示,对少数幼儿过分表扬,会挫伤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是他们对自己的创作失去信心。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答:在听故事时,大班幼儿对听过的故事已不感兴趣,希望大人讲个新的;小班则不然,他们对同样的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试分析这一现象。

答:小班的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而大班的幼儿想象进一步发展,有了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