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需要关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炼字艺术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如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第二,炼字艺术也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如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第三,炼字艺术还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如苏轼《西江月》中“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第四,炼字艺术也常常注重表达诗人独特的个体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横生之效。如王驾《雨晴》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的“疑”字,可谓“神来之笔”,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一“疑”字让小园、蜂蝶、春色焕发异彩,新鲜生动。再如2006年江苏卷对“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妙处的考查,“又”为副词,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言简而意丰。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解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要告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了。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
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1.思维定向
(1)关注诗眼、注释等。
(2)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词、形容词。
(3)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眼的含义。
(4)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③②
①
炼诗眼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
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解析] 第一步,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只有“苦”。“苦”是“凄苦”“痛苦”的意思,从全诗来看,它是全诗感情所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参考答案] “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1.思维定向
(1)指出诗眼。一般为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诗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2)明确诗眼的作用。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3)要联系全诗,从景、情、理等角度去细心体味。 2.答题步骤
①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③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鉴
语言风格 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难免会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3)悲壮慷慨。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4)朴素自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7)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例三] (200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的回答问题。(4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