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土地的界线和界址点的精确位置,以及产权登记的准确面积等。

?3.多用途地籍

? 前二者的发展,不仅为课税或产权服务,更主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和基本的资料服务。 ?二、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划分 ?1. 国家地籍

? 指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一级土地使用权的单位的土地为对象的地籍。

? (一级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直接从政府取得的国有土地) ?2. 基层地籍

? 以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二级使用者的土地为对象的地籍。 ? (二级土地:从一级土地出让,或从集体土地取得的承包的土地等) ? 基层地籍主要服务于对土地利用或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国家地籍则主要服务于土地权的国家统一管理,两者互为补充。三.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

?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城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用地。 ?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营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所用地等。第三节 地籍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籍档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2.地籍类型

? 初始地籍工作:对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所进行的全面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系统。

? 经常地籍工作:在初始地籍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的变化和变更进行的调查,登记。 ?3. 目的

? 现代地籍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实现数字化管理。 ? 我国土地将全部实行登记制度,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重点保护基本农田。

?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地籍管理内容的演变 ? 地籍管理的内容,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生产水平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它的对象——土地的基本特性。建国初期,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土改分地,进行土地清丈、划界、定桩和土地登记、发证等。 ? 以后,地籍管理则逐步从地权登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供有关土地的自然、经济基础和权属状况的基础资料,以开展土地普查、土地评价和建立农业税面积台帐为主要内容。

?2.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籍档案管理、土地利用

?

动态监测

?三、地籍管理的手段 ?1. 行政法律手段

? 在《土地管理法》中确立了土地登记、发证和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的条款,而且还先后制定了土地登记规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城镇村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土地统计报表制度等。除此之外,地籍管理还要依靠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序,形成必要的法律文件,作为地籍管理的法律依据。 ?2. 地籍测绘手段

? 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从地籍的产生开始,就有土地勘界的丈量和面积的量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工作: ? 最简易的丈量——经纬仪导线测量、小平板测绘——电子 速测仪,完成地籍测量的全过程。

?(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 ?地籍的测绘手段还包括航测、遥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3. 地籍图簿册手段 ?图主要是指地籍图,此外还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证的附图及土地统计平面图等。

?簿册指地籍簿或土地清册等。因此,图簿册历来也是地籍管理的基本手段或工具。即使科学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可以大大提高图簿册的质量,减少它的编制程序和工作量,也不能完全替代图簿册这一手段的重要作用。 ?4. 电子计算机手段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地籍管理手段的自动化水平。

>>闂備浇顕х换鎺楀磻閻愯娲冀椤愶綆娼熼梺纭呮彧缁犳垹绮堥崒鐐寸厪濠电姴绻樺顕€鏌f惔顖涘<<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