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圆曲线的主点包括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128.经纬仪的操作步骤为 对中 、 整平、 瞄准 、读数。
129.确定地面点位的3个基本要素是 水平距离、 水平角 、 高差 。 130.等高线与 山脊线 、 山谷线 成正交关系。
131.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 中误差 、 相对误差 、极限误差。 132.高斯投影属于 正形等角 投影。 133.管水准器的作用是 精确整平仪器 。
134.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消除
仪器升沉 误差的影响。
135.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两段距离,AB往测为476.390米,
返测为476.300米;CD往测为126.390米,返测为126.300米,则AB比CD丈量精度 高 。
136.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 真值 。 137.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 右 侧、并且应字头 朝
北 。
138.测绘地形图时,对地物应选择 特殊点 、对地貌应选择 特性点 。 139.已知A、B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XA=5773.6332m,YA=4244.0980m,
XB=6190.4959m,YB=4193.6140m,则坐标方位角αAB= 353°05′42″ 、水平距离D= 419.908 米。
140.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称
为图的比例尺,它通常分为 数字 比例尺和 图式 比例尺。 141.在倾角大于15°或视线一边水平而另一边的倾角大于15°的主要
井巷中,水平角观测宜用测回法。在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不得超过一格,否则应整平后重测。
142.在经纬仪测量中,测站检核通常采用 距离检核 和 角度检核 。 143.井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相邻两点往、返高差的互差不应大于
10mm+0.3mmL 。
144.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 垂直 。
145.我国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坐标纵轴自中央子午线 向西 移500千
9
米。
146.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是 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竖轴、视准轴垂直于
水平轴、水平轴垂直于横轴 。
147.当钢尺的实际长度 大于 于名义长度时,丈量结果偏小。
148.子午线收敛角就是通过该点的 子午线投影像 与该点的 纵坐标线
之间的夹角。
149.真误差是 测量值 与真值之差。 150.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151.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表状况越 详细 。
152.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1/2ct中,c代表 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153.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现在A点用三角高程测量B高程,仪器
高为1.500m,标杆高为2.000m,竖直角为3°00′00″,AB距离为60m,则B点高程为 17.144 m。
154.测量数据计算时,1.3145,若取三位小数,则记为 1.314 。 155.巷道测量采用的仪器,除经纬仪和水准仪外,还有精度较低的简易
仪器,如 悬挂罗盘仪、半圆仪 等。
156.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巷道每隔30~40米,就要延设一组中线点。
目前,在巷道的掘进过程中,常规法通常采用 瞄线法和拉线法 延长中线。
157.根据巷道的性质与用途不同,腰线的标定可采用不同的仪器。次要
巷道一般采用 半圆仪 标定;倾角小于8°的主要巷道,用 水准仪 标定;倾角大于8°的主要巷道则用 经纬仪 标定。
158.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 4个标志,用全圆测回
法观测水平角时,以B为起始方向,则盘左的观测顺序为 B﹑C﹑D﹑A 、B 。
159.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2测回,通常第2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