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

目标的完成程度。过程评价重在对活动过程和发展过程的分析,重视教学过程的特点,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

(四)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前者以评价对象所处的群体作为参照系,后者是以理想或固定的目标作为参照系。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所处的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团体中的常模作为参照标准,根据个体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报告评价的结果。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是相对的,在这个班是第一名,在全校有可能是第十名,在不同的标准下,他的位置不同,因此这种评价又称为相对性评价。它以某一类评价对象的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参照,注意在群体内个人之间的比较,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特别适合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分组之用。这种评价要求测验所获得的分数的变异性大,得分范围要广,充分显示个别类差,要求测验题目具备较高的区分度和鉴别力。这种评价重视名次排列,鼓励竞争,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监督考核作用,但缺少诊断作用,且易引起学生的焦虑。

标准参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方式。评价时不考虑其他个体状况,因此也叫自我参照评价或绝对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具有标准客观的特点,适合于鉴定资格和水平,所有的达标测验均属于这类评价。它注重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测评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规范、稳定和统一,有助于评价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水平,降低了常模参照评价时带来的竞争方面的负面影响。适合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可用于诊断及个别指导。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师的教学质量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五个主指标。其中教学目标包括目标制定、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包括内容选择、内容处理;教学方法包括方法选择、方法应用、方法辅助等;教学进程包括环节进行、环节交替、课堂结构等;教学效果包括达标程度、后进层转变程度、培养学生能力程度等。

§4.2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概念解析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从评价目标中分解出来的若干指标所组成的集合体,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它规定了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尺度,是进行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教师的教学质量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五个主指标。其中教学目标包括目标制定、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包括内容选择、内容处理;教学方法包括方法选择、方法应用、方法辅助等;教学进程包括环节进行、环节交替、课堂结构等;教学效果包括达标程度、后进层转变程度、培养学生能力程度等。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吸取知识的程度。

?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从评价目标中分解出来的若干指标所组成的集合体,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它规定了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尺度,是进行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不同,教育工作的路向就不同,即指标体系指向哪里,教育工作就转向哪里;指标体系偏重什么指标,实际工作就注重什么什么内容;如果指标体系遗漏了某项重要指标,则可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努力去做好的事情而实际上没有积极性去做

好的现象发生;评价标准不同,也会导致达标行为的差异。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由反映评价对象内涵的指标集及其评价标准和量化符号构成。其主体框架是指标。“评价对象”与“指标”是相对而言的。 指标体系的结构

直线式结构

二级指标11

一级指标1 二级指标12

一级指标2 二级指标21

二级指标22

一级指标3 二级指标31

二级指标32

一级指标既可以看做说明“评价对象”的指标,也可以看作“二级指标”的评价对象;若将“二级指标”再进行分解,则该“二级指标”又成为下一级(三级)指标的评价对象。 在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级数越往上,指标越抽象、概括;指标的级数越往下,指标越具体、独特。

从指标内涵性质来看,分为稳定性指标和变动性指标。稳定性指标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内涵保持不变的指标,以及在指标体系中仍然保留的指标,它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共同要求,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更换或取消。

从指标的精确度来看,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是指达标要求是固定的精确的指标,它强调评价时候看“硬件”,包括实物、证件、统计数据、静态资料等。软指标是指达标要求伸缩性较大、不精确的指标。它强调评价时候看“软件”,常常采用定性分析评价,包括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变化过程、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如办学特色等。

三、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

1、效能指标

包括效果指标和效率指标。前者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确定的角度评价指标。如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候,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情况。后者是把人力物力和投入与成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2、职责指标

主要是从评价对象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如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候,从备课质量、讲课质量、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任务完成的情况去评价。 3、素质指标

它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该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如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该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四、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衡量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质量的重要尺度。

信度一,同一评价者运用同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去重复评价某一对象,考察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可称之为重评信度。如果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去评价同一对象,在相隔较短的时间内实施两次(或以上),两次(或以上)的评价结果越接近,则信度越高,相差越大,则信度。

信度二,不同评价者运用同一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相隔较短的时间去评价同一对象,考察不同评价者所评出的结果的一致程度,可称之为评价者信度.

同一评价者,使用两种(或以上)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几乎同时评价同一对象,考察两个(或以上)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的真实程度,可称之为事实信度。哪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能贴合实际,能评出真实情况,哪一个指标体系的信度就高,即被评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就强,评价结果虚假充分就少,此为信度高;反之,被评的数据和资料与事实不符,评价结果有较多虚伪充分,不能令人信服,此为信度低。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是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的量化符号等元素设计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它要考察的是我们想要评什么(即预期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可能评价到什么程度之间的关系,两者愈接近,愈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种元素的设置愈准确,愈有代表性,令教育评价工作更有效,此为效度高;相反,两者偏差大,指标体系缺乏应有的代表性,从而令教育评价工作成为无效的劳动,此为效度低,甚至无效度可言。

五、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教学评价的工具通常以观察、测量为主,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可通过观察达到目的,而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测量达到目的。

评价的方法需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例1:小学生最优发展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

思想品德 思想素质 科学素质 性格 情趣爱好

小 审美素质 美的感受和鉴赏 学 美的表达和创造 生 学业成绩 最 知识素质 知识结构 优 百科知识面 发 自学能力 展 能力素质 自理生活能力

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 体态和机能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

例2: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结构

主体性 自主性 主动性 创造性 自 自 独 自 创 创 动 成 竞 兴 主 社 尊 我 立 觉 新 造 手 就 争 趣 动 会 自 调 判 自 意 性 实 动 意 和 参 适 信 控 理 断 识 思 践 机 识 求 与 应 决 维 能 知 性 断 能 力 欲 力

(一)目标与指标 1、目标

目标即目的,泛指人们从事活动所达到的目的。 2、指标

指综合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状况的一些数字,把这些数字与反映对象某一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指标。 简单地说,指标就是目标一个方面的规定,它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指标体系

任何一指标都不反映全部的目标,它只反映目标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它只反映目标的一个局部,只有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一群指标,才反映全部的目标,称之为指标体系。 目标与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目标是指标的根据和基础;

(2)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操作化了的目标; (3)指标反映目标,并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影响目标的变化。 区别:

(1)目标反映对象的全貌,指标反映对象的局部特征;(2)目标内涵较宽,比较抽象,比较笼统;指标内涵较窄,比较具体,比较清晰;

(3)目标相对于指标来说比较稳定,一经确定变动较少,指标对于目标来说比较灵活,可根据一个时期的侧重点进行调整。

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和方法 1、步骤:

(1)分解目标,提出初拟指标

一般较为注意指标的科学性、完备性,唯恐挂一漏了或包罗不尽。 这些指标不仅是较为粗疏的,数量也可能是比较多的。 (2)归类合并,进行筛选

在初拟指标中,有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有的则未必;有的算得上主要因素,有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