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A2:
如果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时,配子间的结合也是随机的,于是可得到以下结果:
雄配子及其频率 A1:p1 A2:p2 下代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1A1 A1A2 A2A2 雄配子及其频率 A1:p1 A1A1:p1 X p1 = A2:p2 A1A2:p1 X p2 = p1p2 A2A2:p2 X p2 = A1A2:p1 X p2 = p1p2 这个频率是和上代3种基因型的频率完全一样,所以就这对基因而言,该群体已经达到平衡。 6.有那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答:在自然界和栽培条件下,有着许多可以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生物发生进化的原因,其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7.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答:基因突变对于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或生物进化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它供给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没有突变,选择即无从发生作用;第二,突变本身就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一种力量。如一对等位基因,当基因A1变为A2时,群体中A1频率就会逐渐减少、A2频率则逐渐增加。假如长期连续发生A1→A2的突变,最后这一群体中A1将完全被A2代替。这就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的突变压。
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已表明,物种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往往涉及一系列基因的不同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为了保证物种的进化和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物种或群体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隔离方法。主要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可以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最终形成新的物种,促进生物进化。因此,隔离是巩固由自然选择所累积下来的变异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在物种形成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8.什么叫物种?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答: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以及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防止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物种的形成:达尔文在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物种是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以及隔离等因素的作用下,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从旧物种中产生新的物种。其中微观进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在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是群体在遗传结构上的变化。
物种的形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渐变式的,往往先形成亚种,旧的物种需在一个很长时间内逐渐累积变异而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另一种是爆发式,这种方式是在短期内以飞跃形式从一种物种变成另一种物种,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一般也不经过亚种阶段,主要通过染色体的变异或突变以及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在自然界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这是高等植物,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形成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9.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 37 -
答:多倍体是物种演化的一种重要因素。由多倍体化产生的新物种一般不需要较长的演变历史,旧物种生物体通过染色体加倍,在自然界的作用下经较短时间即可形成新种,这在一些显花植物中显得尤为明显,而且栽培植物中多倍体的比例要比野生植物多。因此,多倍体是快速形成物种的一种形式,在一代或几代内就可产生出多倍体个体。小麦、棉花、烟草和芸苔属等物种的进化过程证明多倍体现象在进化的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10.答:(1) 计算各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标准差:以巴基斯坦人群CCR5基因为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标准差: +/+基因型频率估计和标准差:
+/Δ32基因型频率估计和标准差:
Δ32/Δ32基因型频率估计和标准差:
CCR5+的等位基因频率估计值和标准差:
CCR5-Δ3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