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行规范:GB50009-2012 2、地面粗糙度类别:(P70)
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P70)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 4、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5%,有填充墙钢结构2%,无填充墙钢结构%1。
砼规11.8.3,抗规5.1.5、9.2.5,荷规8.4.4,高规11.3.5及条文说明。 5、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6、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7、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程序默认值为1.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默认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50年一
遇)取值相同。对于超过150m的高层结构才考虑此项,一般可取10年一遇的风压。 9、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对于超过150m的高层结构才考虑此项。
按照高规3.7.6要求,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1%~2%,程序默认取2%。
10、精细计算方式下对柱按柱间均布风荷加载:一般不勾选。 11、考虑顺风向风振:一般勾选。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 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2、考虑横风向风振:默认缺省。 13、结构宽深:勾选考虑横风向风振时,才能供选此项。默认勾选程序自动计算。 14、考虑扭转风振:默认缺省。 15、其它风向角度:默认缺省。 16、体型分段数:(P70~71)荷规7.3.1,高规3.2.5。
指定风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地震信息
1、设计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A。 2、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A。
5
3、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规》4.1.6。 4、特征周期:高规4.3.7,抗规5.1.4。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5、周期折减系数:(P75)高规3.3.16
对于框架结构可取0.6~0.7;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6、特征值分析参数
分析类型:默认WYD-RITZ。 7、(1)用户定义振型数:(P74)一般最少取3且为3的倍数。当考虑扭转藕联
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衡量指标是:有效质量系数≥90%。
(2)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一般勾选(2),让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8、最多振型数量:默认缺省值。 9、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5.2.3条计算的地震效应没有符号,SATWE原有的符号确定规则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