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 - 第三版 - - 杨光斌-打印版

人要尽可能的代表许多不同利益和政治理念。

这种政党划分是以政治理念在塑造政党态度与行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的。

2. 按集权程度来划分 分权型政党:这些政党推举候选人的权力一般集中在地方性党组织之中,全国性党组织只有有限权力,并且不能或无力干涉地方性党组织的决策。

集权型政党:这些政党的地方组织可以推举候选人,但中央组织有权否决某些候选人的提名,获决定候选人名单上的排列顺序。 3. 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

弱控制型政党:这些政党的领袖无法通过强制手段压制反对者和异议分子,也无法强制不支持其政纲的人落选,政党领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好言说服。

强控制型政党:这些政党的领袖拥有强制其党员服从自己的政纲、与自己保持一致的传统与制度,对党内候选人的提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党中的异议分子将要面临毁掉整个政治事业的风险。 4. 按团结性来划分

政党团结性是指在政府机构中的党员奉行政党对主要政策议题的 一致型政党:这些政党的成员对几乎所有的议题都会按照政党领袖的意愿来投票。

分散型政党:这些政党的成员几乎对每个政策议题都有分裂性意见,因此少有或没有团结性。 5. 其它分类方法

意识形态标准;阶级性质标准;等。

三、政党的作用

1. 目标制定。不仅反映政党的具体问题态度,也表明其政治哲学倾向。

2. 利益表达。通过纲领与行动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

3. 动员与社会化功能。通过竞选活动动员政治参与,同时进行政治社会化。

4. 精英的形成与遴选。主要通过推举候选人、竞选、组织政府和其它活动来遴选国家精英。

四、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29

1. 在一国经历其产业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迅速转型,激烈变革;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思维范式、政治文化日益革新,多元分化的同时,历经各种危机和挑战发展起来的政党面临着如何适应转型社会的问题。

2. 亨廷顿的政治组织适应性论述:

亨廷顿认为,适应性是测度政治组织制度化的四大标准之首,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概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即环境挑战与时间考验的函数。

亨廷顿提出了政治组织适应性的衡量方式,即从年度的、代际的和职能的角度进行衡量。

3. 迪克森的政党适应性研究:

迪克森将适应性区分为两类。一为效能型调整,此类型源于政党目标的调整,由此带来政策、意识形态、组织形式等转变。一为反应型调整,此类型源于政党改变自身去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压力。 政党适应性的两难境地:政党调整可以适应环境,赢得进一步发展,并为后来的调整积累经验;政党调整的过程也可能使自己在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面前变得脆弱,从而加速灭亡。 政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 (1)党内精英的博弈;

(2)政党环境反馈机制的有效性; (3)环境本身的性质与外在政治力量。

第二节 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

1. 所谓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2. 所谓政党分化,是一国选民和公职人员平均分属于政党的数目。 3. 多党制的特征:

(1)单一政党难以组阁,往往由政党联盟组阁; (2)政府不稳定不一定是由于政党分化或联合政府; (3)伦理、宗教和阶级问题也是政府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4. 两党制的特征:

(1)多为掮客政党而非使命政党; (2)主要政党关心争取所有选民; (3)主要政党多为中庸政党,不偏激

30

(4)政党纲领之间差距不大。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

第一种情况:议会中的不同派别或联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独立政党,这与代议制和普选制密切相关,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 第二种情况:这是议会之外建立起来的政党,一般由社会运动或利益集团发展而来。

2.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1)两党制。即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竞争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机会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例如英国与美国。 一般认为,两党制具有如下优势:

(1)这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择明确;

(2)比较公平,鼓励竞争,有效防止对政府权力的长期垄断; (3)鼓励温和的政治活动。

(2)多党制。即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

一般认为,多党制有一些劣势:

(1)选民无法直接决定组阁政党; (2)关键政党影响力超出其选票; (3)多党制鼓励意识形态竞争; (4)多党制导致政治不稳定。

当然,简单地将多党制与不稳定相联系也是不科学的。

(3)一党制。这种政党体制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或者其它政党虽然存在,但在法律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政权的体制。

人们又将这种政党制度进一步划分为法西斯一党制和一党权威制。前者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为代表,这些政党垄断政权,禁止他党,实行恐怖统治,党国合一。一党权威制主要存在于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实行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由共产主义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1. 一党制

这种政党制度起源于苏联,苏联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局面,并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效法。

31

执政党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行动的一致性,并通过各种群众组织保持与群众的联系。 2. 中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允许一个以上的合法政党存在,允许他们参政议政;

第二、其它合法政党以某种形式与共产党联合,在中国则为民主协商制度,这样就排除了政党之间的竞争。

多党合作制的核心是共产党拥有政治上的的领导地位;

(2)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途径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稳定机制。

思考题

一、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什么不同? 二、如何认识政党的使命特性? 三、政党在政治过程的地位是什么? 四、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 五、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六、如何看待多党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哪些?

第九章 社会力量

关键词:利益集团 新兴社会组织 本章重点:

社会力量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政治主体,对政府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章应重点理解利益集团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的途径以及新兴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1. 社团的含义

综合各家观点,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互益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民间性。

社团概念应该是多维的,即从互益性、同类相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和组织化程度等五个角度对社团加以界定。 2. 利益集团的含义

3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