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概述
1.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追求的目标和
考核目标。收大于支是为介于,反之为赤字。实际操作中,结余或者赤字和收入的比在3%之内(经验数据)都可以认为是财政平衡。
本年收大于支的部分叫做本年结余,理念累计下来的结余叫做滚存结余 1.1.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
1.1.2静态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就是只考察一个年度之内的财政收支对比,动态就
是考虑多个年度
1.1.3局部平衡和全局平衡:局部主要考虑财政平衡本身,全局就强调国门经济的其
他部门比如说家庭、企业、对外等等高
1.1.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考虑预算编制的主体,追求各自平衡 1.1.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赤字政策:预算赤字是预算计划是就安排收入少于支出;
决算赤字是预算执行的结果支大于收。预算和决算赤字都不一定是有意识的安排。赤字政策是有意识的赤字安排,以调节经济(主要是用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连续多年的预算赤字或者巨额赤字)
1.1.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统购包销制度下,工业生产了产品但是销售部门没有卖
出,工业虽然上交了税收和利润,但是这种收入没有物资保证
1.2财政赤字或者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1.2.1赤字的计量口径:
赤字=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指出(-债务支出) 区别是否把债务收入和指出计入
赤字=总收入+无条件捐赠-总支出-净增贷款 1994年分税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
1.2.2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周期性(按照原因分) 1.2.3我国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了解)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1财政赤字和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两种衡量方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者IS-LM模型,
C消费+S储蓄+T税收+M进口额 = 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额 G-T=(S-I)+(M-X) P285
①财政平衡是总供求平衡的一部分
②财政平衡只是整体平衡的一部分,财政平衡不是最终目的
③财政属于政府行为,财政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手段——直接跳总需求,间接总
供给
2.2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2.2.1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国债、财政补向央行借款或者透支、财政部出售国
债且央行购入国债
2.2.2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债务化融资:原理上不会增加社会总需求,一般会不导致通胀 货币化融资:
赤字和通胀的关系:双向关系,相互作用 2.2.3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
通胀税:政府通过通胀再分配增加的收入(累进税率,国债贬值) 铸币税:央行作为纳税人向政府交纳的铸币得到的收入的税款
3.“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3.1一般原理
3.2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分析
3.2.1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3.2.2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3.3财政赤字挤出效应分析
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出了民间支出(减少了民间的消费和投资) 完全挤出效应;不完全挤出效应;无挤出效应 3.4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
3.4.1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略)
3.4.2分析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长期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赤字)完全是
挤出效应
问题:财政赤字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