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战略,以及地委、行署“两带两圈”产业体系部署和“六个新跨越”目标要求,按照“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发展战略,坚持“环境立县、产业富县、城镇兴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和社会和谐化同步发展,努力建成贵州经济强县。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以上,绝对额达到12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绝对额达到17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绝对额达到18亿元以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以上,绝对额达到15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绝对额达到45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7%以上,绝对额达到65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31.7:33.6:34.7调整为18∶44∶38。基础平台更加夯实,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面貌更加亮丽,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是:

(一)毫不动摇走“产业富县”之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牢固树立大产业、大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实施“产业富县”战略,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植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体系。一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做大、做强、做精、做深锰工业的同时,加大铅锌、

钒、钼、硅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石材、楠竹、油茶、中药材(百合)、生态茶叶等产业开发进程,突出抓好以生物质能源、页岩气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开发建设。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力争五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家以上,全面提升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中国锰钒复合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未来五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以上。电解锰产能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建成2×30兆瓦生物质能热电厂、年产10万吨有机肥料加工厂、年产20万吨生物质汽油柴油深加工厂各1座并全面投产。建成投产5个以上钒矿企业。建成铅锌矿企业2个。建材、制药、饲料、肉类加工以及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将异军突起。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油茶、茶叶、经果林、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和蔬菜、楠竹、食用菌、特种养殖、民族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打造“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未来五年,建成茶园20万亩、油茶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20万亩,发展楠竹10万亩、烤烟5万亩以上;建成一批规模化养殖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达60%以上;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率达35%以上。三是围

绕“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定位,以中国梵净山桃花源、苗王城、寨英古镇为主战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间文化,整合南长城、潜龙洞、红军长征革命文化遗址,以及绝技、花鼓、滚龙艺术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科考探险旅游,提升松桃旅游业的形象和地位,着力把松桃打造成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黄金旅游线和铜仁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接点、休闲驿站。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培育,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高地。积极谋划以商贸、物流、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武陵山区商贸物流集散地”。未来五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200万人次以上,总收入达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7%以上。 (二)毫不动摇走“城镇兴县”之路,增强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同步发展。牢固树立“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理念,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结合优势资源、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和时代特征,强化城镇经营理念,完善投融资体制,促进城镇开发良性循环,着力将县城打造成“黔湘渝边区交通物流中心城市”。加快中心集镇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孟溪、大兴和二级路沿线乡镇所在地为主发展轴,其他公路沿线乡镇所在地为次发展轴,重点行政村为辐射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未来五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集镇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以上,县城人口达1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43%以上。

(三)毫不动摇走“投资拉动”之路,夯实基础平台,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按照“二横、四纵、六联线”交通体系布局,加快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以大兴水利枢纽工程、盐井水利工程和陆家坝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等重点水利工程为龙头,合理建设一批水利重点工程,完善农业、农村、工业和城镇生产、生活用水供给保障体系。加快骨干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和松江河梯级开发力度,努力将松桃建成贵州电力向湘渝地区输送的“桥头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数字松桃”提升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进一步提高信息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未来五年,城乡交通“瓶颈”基本消除,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01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境内国省干线更加通畅安全,通乡公路实现等级化,75%的村通油路(水泥路)。新增解决农村30万人/37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7亩、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新建1座500千伏、2座220千伏、8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年用电可靠率达99%以上。县级单位100%实现无纸化办公,50%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