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销售 折扣金额开在一张发票上 赠商品 返现金 10.90 27.46 25.43 16.03 31.84 37.39 — — 10 26.93 59.68 72.82 48.08 95.51 62.18 显然,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方案二的税后利润最高,故应选择“买一赠一”促销方式。

第四部分 企业会计核算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案例1

金利公司自2009年1月1日开始筹建。2009年2月从国内供应商购进机器设备585万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款85万元。金利公司2009年3月开始生产时还没有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预计2009年5月可以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分析要求:结合现行税收法规,金利公司购进该设备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参考答案: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进项税额可抵扣,因此,金利公司在筹建之初,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起申请,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那么就能获得增值税转型的好处,在当年抵扣85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大幅度减轻增值税税负,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

案例2

内地新恒公司逐年盈利,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拟购进一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该项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预计净残值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最低年限相同。根据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可享受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假定按年复利利率10%计算,第1年至第5年的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0.826,0.751,0.683,0.621。

分析要求:比较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参考答案:不同的折旧方法使得各年度的应纳所得税会出现差异,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各年度折旧现值越大,意味着对应的所得税现值越小,税后收益的现值越大,下面通过对不同折旧方法下折旧现值的计算进行比较。

不同折旧方法数据计算表 单位:万元 年份 复利现 值系数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直线法折旧 折旧额 96 96 96 96 96 480 现值 87.264 79.296 72.096 65.568 59.616 363.84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折旧额 200 120 72 44 44 480 现值 181.8 99.12 54.072 30.052 27.324 392.368 年数总和法折旧 折旧额 160 128 96 64 32 480 现值 145.44 105.728 72.096 43.712 19.872 386.848 0.909 0.826 0.751 0.683 0.621 — 通过上表计算结果比较,可知,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企业最为有利,年数总和法次之,直

线法应为最后的选择。

第五部分 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5

案例1

明星股份公司计划筹措10 000万元资金用于新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相应制定了甲、乙、丙三种筹资方案。假设该公司的资本结构(借贷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比例)如下:三种方案的借款年利率都为8%,企业所得税税率都为25%,三种方案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年利润都为1 000万元。

甲方案:全部10 000万元资金都采用权益筹资方式,即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共计5 000万股。

乙方案:采用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向商业银行借款融资2 000万元,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4 000万股,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

丙方案:采用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但二者适当调整,向银行借款6 000万元,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2 000万股,每股计划发行价格为2元。

分析要求:分析上述三个方案的优劣。 参考答案:

具体纳税筹划过程如表2-7所示。

表2-7 某公司资本结构备选方案计算比较表 单位:万元

项目 负债比率 负债成本率 负债额 权益资本额 普通股股数(万股) 年息税前利润额 减:负债利息成本 年息税前净利润 所得税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 年息税后利润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元) 方案甲 0 — 0 10 000 5 000 1 000 — 1 000 25% 250 750 0.15 方案乙 1:4 8% 2 000 8 000 4 000 1 000 160 840 25% 210 630 0.1575 方案丙 3:2 8% 6 000 4 000 2 000 1 000 480 520 25% 130 390 0.195 从以上3各备选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各方案的息税前利润相同,虽然利用了负债筹资的方式,其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并由此降低了所得税的税收负担,但导致了税后利润的下降,若以税后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则方案甲最优;若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方案丙为最优。(注:此出未考虑股权筹资成本问题。) 案例2

恒利欲购置生产设备,但由于资金紧张,因此从银行借款2 000元,借款期限5年,年利率10%,假定该企业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5%。在贷款时,银行方面提供了以下还本付息方案:

方案1:期末一次还清全部本息;

方案2:每年支付利息200万元,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及利息2 200万元; 方案3:每年偿还等额本息527.6万元。

分析要求:分析三种方案对公司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在长期借款筹资的纳税筹划中,借款偿还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税收待遇,从而同

6

样存在纳税筹划的空间。通过以下表格(见表5-1至表5-3)所列数据对每种方案进行分析。

第一种方案:期末一次还本付息(见表5-1)。

表5—1 期末一次还本付息法下的现金流 单位:万元

年份 本年还款 本年本金 本年利息 税后现金 流出额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第五年末 合计 0.00 0.00 0.00 0.00 3 000 3 000 0.00 0.00 0.00 0.00 2 000 2 000 0.00 0.00 0.00 0.00 1 000 1 000 0.00 0.00 0.00 0.00 2 750 2 750 0.870 0.756 0.658 0.572 0.497 — 折现系数 税后现金流出额现值 0.00 0.00 0.00 0.00 1 366.75 1 366.75 第二种方案:每年偿还等额本金和利息(见表2—11)。

表5—2 每年偿还等额的利息和期末还本的现金流 单位:万元 年份 本年还款 本年本金 本年利息 税后现金 流出额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第五年末 合计 200 200 200 200 2 200 3 000 0.00 0.00 0.00 0.00 2 000 1 000.0 200 200 200 200 200 319.0 150 150 150 150 2150 1 239.3 0.870 0.756 0.658 0.572 0.497 — 折现系数 税后现金流 出额现值 130.5 113.4 98.7 85.8 1068.55 1496.95 第三种方案:每年偿还等额本息(见表5—3)。

表5—3 每年偿还等额本息法下的现金流 单位:万元

年份 本年还款 本年本金 本年利息 税后现金 流出额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第五年末 合计 527.6 527.6 527.6 527.6 527.6 2 638 327.6 360.4 396.4 435 480.6 2 000 200 167.2 131.2 92.6 47 638 477.6 485.8 494.8 504.45 515.85 2478.5 0.870 0.756 0.658 0.572 0.497 — 折现系数 税后现金流 出额现值 415.51 367.26 325.58 288.55 256.38 1653.28 一般而言,第一种方案给企业带来的节税额最大,但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最差的,企业最终所获利润低,而且现金流出量大,不可取。第三种方案尽管使企业缴纳了较多的企业所得税,但其税后收益却是最高的,而且现金流出量也是最小的,因此,它是最优的方案。第二种方式是次优的,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小于第三种方案。长期借款筹资偿还方式的一般原则是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尽量避免一次性偿还本金或者本金加利息。

第六部分 企业分配活动的纳税筹划

案例1

黄磊年薪150 000元,月工资12 500元,基础扣除额为2 000元,有以下几个方案供选择:

7

A方案:每月工资12 500元,全年总计150 000元。

B方案:每月工资2 000元,其余126 000元为全年一次奖金。 C方案:每月工资4 500元,其余96 000元为全年一次奖金。 D方案:每月工资7 500元,其余60 000元为全年一次奖金。 E方案:每月工资10 500元,其余24 000元为全年一次奖金。

分析要求:比较上述五个方案李某的税后收益,选择最优方案。除上述五个方案,是否还有更优方案?

参考答案: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A方案:

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2 500-2 000)×20%-375=1 725(元) 全年应纳税额=1 725×12=20 700(元)

全年税后收入=150 000-20 700=129 300(元)

B方案:月工资2 000,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0。 年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26 000×20%-375=24 825(元) 全年税后收入=150 000-24 825=125 175(元)

C方案:

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 500-2 000)×15%-125=250(元) 全年月度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250×12=3 000(元) 年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96 000×20%-375=18 825(元) 全年税后收入=150 000-3 000-18 825=128 175(元)

D方案:

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7 500-2 000)×20%-375=725(元) 全年月度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725×12=8 700(元) 年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60 000×15%-125=8 875(元) 全年税后收入=150 000-8 700-8 875=132 425(元)

E方案:

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0 500-2 000)×20%-375=1 325(元) 全年月度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1325×12=15 900(元) 年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4 000×10%-25=2 375(元) 全年税后收入=150 000-15 900-2 375=131 725(元)

可见D方案税后收入最大,无更优方案。 案例2

甲公司于2008年11月9日购入乙公司普通股股票400万股,每股2(更正)元,占乙公司股本总额的40%。乙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所得税税率15%。2008年甲公司自营利润3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

方案一:2009年3月,乙公司董事会决定将税后利润的50%用于分配现金股利,甲公司分得120万元。2009年12月,甲公司将其拥有的乙公司40%的股权全部转让出售,转让价格为920万元。

方案二:乙公司保留利润不分配。2009年12月,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乙公司40%的股权全部转让出售,转让价格为1 040万元。

计算以上两方案的中应纳企业所得税,选择较优方案。 参考答案: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