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善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商贸中心。这就要求必须抓紧编制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保障物流园区项目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1.2规划范围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是市政府批准由卫东区政府建设与管理的市属重点项目和市级十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南至建设路,北跨平安大道至北环路,东西跨科技路和开发路。(附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整体
平面图)
1.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5)《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6)《平顶山市东部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平顶山市卫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 国家、河南省、平顶山市的相关法规、规范和技术规定。
1.4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总期限为2014—202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规划: 近 期:2014—2017年 远 期:2018—2020年
1.5自然条件
1.5.1 地理位置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8802平方公里。东与漯河市的监颍、舞阳、郾城,驻马店地区的西平、泌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的汝阳、伊川县为邻;南与南阳地区的方城、南召县相连;北与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县、许昌县接壤。中心市区位于北纬33°40′~33°49′,东经113°04′~13°26′,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421.5平方公里。距省会郑州铁路里程218公里,公路里程135公里。平顶山市辖二市(汝州市、舞钢市)四县(叶县、 郏县、宝丰县、鲁山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
平顶山地区地理位置图
1.5.2 地形地貌
平顶山市处在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源、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南部、 北部,巍峨的伏牛山、外方山逶迤连绵,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和平源, 沃野坦荡,物阜民丰。其中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西部鲁山县石人山主峰 海拔2153.1米,东部襄城县于庄村海拔64.5米,相对高差2088.6米。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为群峰之首, 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 1.5.3 气候条件
平顶山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中心市区年平均日照20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3.77千卡,年平均气温15.0℃。 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6℃;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2℃。无霜期为228天。年最大降水量1323.6毫米,最小降水量373.9毫米,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一年内各季降水分布为春季占20~23%,夏季占45~50%,秋季占24~29%,冬季占4~5%。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
1.5.4 矿产资源
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盐、铁、铝、石膏、耐火粘土、石灰岩等57种矿藏,尤其煤、盐、铁储量较大。煤田面积1044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90.7亿吨;铁矿储量6.6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76.3%,矿石品位 20.78-44.13%;盐田面积4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000多亿吨,含氯化钠90% 以上,居全国井盐第二位。
1.6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是空间上集中组织、管理物流活动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聚集地。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功能的优化配置既是集聚区信息整合的基础,又是整合集聚区内资源的重要手段。物流产业集聚区所具有的功能与集聚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服务的需求、物流企业的规模、平顶山地区的产业特征等因素密不可分。
因此,合理规划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功能,整合物流园区所在区域的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形成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整体优势的基础。 1.6.1指导思想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功能规划要体现社会化、共同化、规模化、生态化。
集聚区系统功能的社会化、共同化表现为:集聚区资源(人、财、土地、货物、时间、信息等)利用的社会化、共同化;集聚区设施和设备(运输车辆,装卸机械、搬运设备、托盘、集装箱等)利用的社会化、共同化;集聚区管理(货物管理、在库管理、配载管理、配送管理、作业管理、成本管理等)的社会化、共同化;以及集聚区的服务(活动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政府服务等)的社会化、共同化。
集聚区功能的规模化表现为物流园区在空间上集中组织、管理物流活动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聚集地。
集聚区功能的生态化表现为园区保持井然有序的作业活动、全面的环境净化控制、优美的园林化园区环境。生态化具体包括园区车辆尾气监控、车容车貌整治、绿色面积与容积保障、污水排放治理、环境形象设计美化、生活环境优化等方面。
1.6.2规划原则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 (1)综合性原则:集聚区的功能应综合调查的结果、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外来竞争压力等许多因素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