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传统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一、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二)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三)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三、我国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1995-2002我国的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制度 (二)2002年起,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 四、我国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及进一步的完善 (一)运行情况良好 (二)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25
思考题:
1.何谓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2.试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3.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4.何谓政府采购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5.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6.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7.试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8.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9.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0.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1.简述我国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介绍关于财政平衡的基本理论和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有关理论,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 (三)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分析
26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 (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三)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一、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运用
(一)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益的特殊作用 (二)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应的进一步分析 二、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一)财政赤字 “排挤”效应的基本含义 (二)财政赤字 “排挤”效应的规模 三、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
(一)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 (二)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阐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3.试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 4.试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 5.运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6.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讲述了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