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不带电荷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E. 以上都不是
22.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 分子不带电荷 B. 分子带电荷最多 C. 分子易变性 D. 易被蛋白酶水解 E. 溶解度增加
23. 已知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6.8,电泳液的pH为8.6,该蛋白质的电泳方向是: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不能确定 D. 不动 E. 以上都不对
24. 将蛋白质溶液的pH调节到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
A.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B.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C.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D.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减少 E. 以上都不对
25. 已知某混合物存在A、B两种分子量相等的蛋白质,A的等电点为6.8,B的等电点为7.8,用电泳法进行分离,如果电泳液的pH值为8.6则: A. 蛋白质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 B. 蛋白质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 C. 蛋白质A和B都向负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D.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E.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B移动的速度快 26.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时,其溶液的pH:
A. 大于7.4 B. 小于7.4 C. 等于等电点 D. 大于等电点 E. 小于等电点
27. 在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质分为5条带,从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α1、α2、β、γ、A B. A、α1、α2、β、γ C. γ、β、α2、α1 、A D. β、γ、α2、α1、A E. A、γ、β、α2、α1、
28. 蛋白质变性后将会产生下列后果:
A. 大量氨基酸游离出来 B. 大量肽碎片游离出来 C. 等电点变为零 D. 一级结构破坏 E. 空间结构改变 29.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 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D. 辅基的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30. 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 B. 失去原有生物学活性 C. 溶解度增大 D. 易受蛋白水解酶水解 E. 粘度增加
31. 关于蛋白质变性后的变化哪项是错误的:
A. 分子内部非共价键断裂 B. 天然构象被破坏 C. 生物活性丧失 D. 肽键断裂,一级结构被破坏 E. 失去水膜易于沉降
32. 关于蛋白质变性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是四级结构破坏,亚基的解聚 B. 蛋白质结构的完全破坏,肽键断裂
C. 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沉降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E.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而沉降的蛋白质一定变性 33.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 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 粘度下降
C. 溶解度增加 D. 颜色反应减弱 E. 原有的生物活性丧失
34. 蛋白质变性时,被β-巯基乙醇断开的化学键是: A. 肽键 B. 疏水键 C. 二硫键 D. 离子键 E. 盐键
35. 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处光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上的羟基 B. 苯丙氨酸的苯环 C. 色氨酸的吲哚环 D. 半胱氨酸的巯基 E. 肽键
36. 有关蛋白质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液的pH调节到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容易沉降
B.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蛋白质沉降 C. 蛋白质变性后,由于疏水基团暴露,水化膜被破坏,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透折的方法将小分子杂质除去 E. 在同一pH溶液,由于各种蛋白质pI不同,故可用电泳将其分离纯化 37. 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蛋白一定凝固 B. 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C. 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 变性蛋白一定沉淀 E. 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38. 下列不属于结合蛋白质的是:
A. 核蛋白 B. 糖蛋白 C. 白蛋白 D. 脂蛋白
E. 色蛋白 B型题:
A. 赖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脯氨酸 E. 亮氨酸 1. 碱性氨基酸是: 2.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3. 酸性氨基酸是: 4. 亚氨基酸是:
5. 含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的是: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超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6. 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7. 是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8. 是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和相互作用: 9. 是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A. 蛋白质的等电点 B. 蛋白质沉淀 C. 蛋白质的结构域 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E. 蛋白质变性 10. 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相等时的溶液pH值是:
1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其生物活性称为:
12. 蛋白质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
A. 亚基 B. β-转角 C. α-螺旋 D. 三股螺旋 E. β-折叠 13. 只存在于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的是: 14. α-角蛋白中含量很多的是: 15. 天然蚕丝中蛋白含量很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