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2012年分子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3. 谷氨酸合成基因文库的构建

glnA基因直接产物谷氨酸 基因克隆glnA 全长 14分

4. 物理图谱的种类和构建方法 13分

答:物理图谱:根据作图方法的不同,物理图谱可分为:限制性酶切图谱、叠连群图谱、细胞遗传图谱、DNA序

列图谱。其构建方法为:

1、限制酶作图:最简单的构建限制酶作图的方法是比较不同限制酶产生的DNA片段的大小。首先用一种限制酶处理样品,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染色后可见大小确定的DNA片段。然后用第二种限制酶处理获得第二组片段。最后用两种酶混合处理,获得第三组片段。收集所有上述资料进行对比组装,对于两种酶切位点交替出现的区段,利用加减法即可确定酶切位点的相对位置。在连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酶切位点区段,其排列顺序可有多种选择,此时采用部分酶切的办法使该区段只发生一次酶切,然后计算产生片段的长度,选择其中正确的排序。如果样品中仅存在较少的限制性位点,用常规的限制酶即可绘制DNA物理图。随着切点数目的增多,单酶切,双酶切及部分酶切产生的条带数成比例扩大,需要对大量的片段进行比对与组装。

2、基于克隆的基因组作图:根据克隆的DNA片段之间的重叠顺序构建重叠群, 绘制物理连锁图。首先从基因组文库中挑取一个指定的或随机的克隆,然后在文库中寻找与之重叠的第二个克隆。在第二个克隆的基础上再寻找第三个克隆,依次延伸,是最早用于组建克隆重叠群的方法。在基因组范围内查找重叠的克隆,最好的方法首推克隆指纹排序。所谓指纹就是指确定DNA样品所具有的特定DNA片段组成,一个克隆的指纹表示了该克隆所具有的限定的物理特征,可以同其它克隆产生的同类指纹相比较。如果指纹重叠,表明这二个克隆具有共同的区段。

3、荧光标记原位杂交(FISH):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是指将荧光标记的探针与染色体杂交确定分子标记所在位置的方法。原位杂交最初利用的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处于高度浓缩状态,有可分辨的染色体带型及明显的着丝粒位置,各条染色体带有各自的形态,有可识别的外型。对特定探针而言,原位杂交所显示的中期染色体荧光信号所处的位置与染色体短臂末端的相对距离是不变的,经过比例换算可将其标定在连锁图上。高度压缩的中期染色体的不利之处在于分辨力较低,要求两个分子标记之间至少需隔开l000 kb。中期染色体的原位杂交不适合构建可利用的染色体图,主要用于确定新发现的分子标记属于哪条染色体,给出十分粗略的染色体定位。

4、顺序标签位点(STS)作图: 顺序标签位点或STS是一小段长度在100到500 bp的DNA顺序,每个基因组仅一份拷贝,很易分辨。当两个片段含有同一STS顺序时,可以确认这两个片段彼此重叠。两个不同的STS出现在同一片段的机会取决于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靠得多近。如果它们彼此邻接,这两个STS总会同时出

现在相同片段上。如果它们相距甚远,有时会在同一片段,有时则在不同片段。要将一组STS作图定位,必需收集来自同一染色体或整个基因组随机断裂的DNA片段。不同DNA片段之间有各种可能的重叠,可以覆盖整个作图区段。依次采用单个STS挑出它们所在的DNA片段,根据它们彼此的重叠关系可以逐段绘DNA物理图。STS的分析资料可用来估算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相对距离,其原理与连锁分析大同小异。连锁分析中,位点间的图距与两个标记之间的交换频率有关。STS作图中,标记之间的图距依赖于两点之间断裂的频率。

5. 交换重组

答:交换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通

过遗传重组模型,已知在分子水平上引起DNA这一序列变化的原因:

(1)双链断裂模型所示,一条DNA双链分子可作为供体提供遗传信息,通过产生裂隙、链交换、裂隙填补,直接

替换受体双链DNA分子中相应的序列。

(2)作为交换过程中的一部分,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与另一条双链DNA中互补单链配对,形成了异源双链体DNA; (3)修复系统识别双链DNA序列中的错配碱基,可以切除或置换错配的碱基以恢复互补性,这样含某一等位基因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