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的是(D)。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96.“化性起伪”的命题源自(C)。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297.“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一语出自(C)。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298.“有治人无治法”是(C)提出来的?
A.王守仁 B.戴震 C.荀子 D.申不害 299.主张“性恶论”的是哪位古代名人?(B)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300.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C)一派。 A.颜子 B.曾子 C.荀子 D.孟子 301.提出“性三品说”的是(C)。
A.告子 B.世硕 C.董仲舒 D.朱熹 302.先秦儒学,不包括(C)。
A.孔子的“仁”学思想 B.荀子的学说 C.公孙龙的学说 D.孟子的思想 30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A)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304.“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的是(A)。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05.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C)。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306.“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体现的是(C)的思想核心。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07.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308.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阴阳家
309.在先秦诸子中,曾与儒家一起并称为显学的是(B)。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兵家
310.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术 B.仁 C.博爱 D.兼爱
311.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C)。
A.道 器 用 B.人 才 学 C.本 原 用 D.法 刑 赏 312.道家的创始人为(B)。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邹衍 313.老子是(B)国人。
A.秦国 B.楚国 C.卫国 D.宋国
314.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A)。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15.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B)。 A.什么也不用做 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 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3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B)提出的。
A.庄子 B.老子 C.陆机 D.韩非
317.“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出自(A)。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列子 318.从接受既成境遇的前提出发,(B)提出了“安命”的观念。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19.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在《人类之天性》中引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来论述有限的个体小我与无限的神圣大我的关系,这句话的作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2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出自(A)。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太玄》 322.“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A)。
A.清静无为 B.小国寡民 C.辩证思想 D.自由逍遥 323.“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C)。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324.下列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C)。
A.风乎舞雩 B.狐死首丘 C.安知鱼乐 D.紫气东来 32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B)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326.“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出自(B)。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王充 327.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A)。
A.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 B.社会的和谐问题 C.帝王的统治之术 D.经济的发展问题 328.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中杂有佛学因素 329.先秦道家的“反智”,其深意在于(B)。
A.否定人类的智性与知识累积 B.警醒人们不要为已有的知识体系所累 C.人类的智慧是浅薄无益的D.对于社会的绝望和回避 330.道家思想是(A)。
A.道教的主要理论来源 B.道教的另一名称 C.与道教无关 D.道教的一个派别 331.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认为:“(D)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32.百家争鸣中,(B)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333.被孟子指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被韩非子称为:“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是(B)。
A.庄子 B.杨朱 C.列子 D.关尹子 33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 B.法、术、势 C.兼爱 D.无为 335.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D)。
A.子产 B.吴起 C.管仲 D.商鞅 336.下面不属于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D)。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韩非子 337.先秦法家重术派代表人物是(A)。 A.申不害 B.子产 C.商鞅 D.慎道 338.先秦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A)。 A.慎道 B.管仲 C.李悝 D.商鞅 339.法家思想家韩非把法、术、(D)三者糅合为一体。 A.德 B.仁 C.道 D.势 340.法家的集大成者是(B)。
A.商鞅 B.韩非子 C.慎到 D.申不害 341.在先秦百家中,法家注重的是(C)。 A.自然 B.仁义 C.功利 D.道德
342.“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这段话表明的是(A)。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法家的权术思想 C.墨家的尚同思想 D.儒家刑政思想 343.法家学派以其(B)思想对战国末年的社会发展以及秦王朝的统一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A.德政 B.“霸术” C.尚贤 D.无为 34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345.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开始的。 A.先秦 B.秦 C.西汉 D.东汉
34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B.儒家的法家化 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制化 347.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B)的代表人物。 A.兵家 B.名家 C.杂家 D.阴阳家 348.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349.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C)。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韩非
350.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351.提出“食、色,性也”的是(D)。 A.孔子 B.子路 C.孟子 D.告子
352.某学院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D)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35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
A.阴阳家 B.小说家 C.释家 D.农家
354.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 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 D.儒、道、墨、阴阳 35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
A.荀卿 B.孟轲 C.董仲舒 D.韩愈 356.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
A.董仲舒 B.张载 C.程颐 D.陆九渊 357.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58.汉武帝时,(D)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359.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开始于(D)。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高祖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60.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C)。 A.仁者爱人 B.轻徭薄赋 C.天人感应 D.大一统 36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362.董仲舒的思想不包括(D)。
A.“天人感应” B.“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敬鬼神而远之” 363.经学起源于(B)。
A.秦代 B.汉代 C.南北朝 D.隋朝 364.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C)。
A.班固 B.贾谊 C.郑玄 D.张衡 365.玄学盛行的时代是(D)。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魏晋 366.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D)。 A.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学 D.玄学 367.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368.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A.《周易》 B.《孟子》 C.《道德经》 D.《周礼》 369.魏晋玄学所谓的“三玄”不包括(A)。
A.《太玄》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370.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 371.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D)。
A.新佛学 B.新儒学 C.新易学 D.新道家 372.魏晋玄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何晏和(D)。 A.孔融 B.许慎 C.郭象 D.王弼 373.“越名教而任自然”说的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