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 通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工业合作联社工作

【经济运行】 2007年,全系统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含施工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23.5%,实现销售收入2970万元,同比增长0.2%,实现利润7万元,同比减少85.7%,实现税金134万元,同比增长1.5%,入库税金92万元。

【企业改革】 做好县长坪锅厂关闭后遗留问题的处理。信访上访个案较多,联社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化解矛盾,认真处理改制遗留问题,现已基本处理好了信访上访问题,也已指导企业将各种档案移交,解散了留守工作组人员,彻底关闭了企业。推进县汽车配件厂的破产清算工作。年内,县汽车配件厂完成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个人部分的收取和上缴、历欠养老保险费的核销和清偿、企业与内部职工的经济往来对帐,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评估,讨论制定了职工安置补偿方案,现正在协商落实资产的整体变现,待资产变现后即可安置职工,彻底完成汽车配件厂的破产清算工作。加快对县制鞋厂的改制。启动了县制鞋厂的改制工作,已完成了职工养老保险费个人部分的收取和上缴、企业历欠养老保险费的核销和清偿,讨论制定了企业改制方案,现正在进行资产的开发与盘活,待资产能整体变现即可全面完成该厂的改制工作。规范已改制企业的行为。县印制厂在过去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目前企业运转良好,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得到了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及税金等从不拖欠,企的信誉度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

【集体资产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习《物权法》,并认真地贯彻落实。认真搞好联社集体资产清理登记工作,为保全联社集体资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依据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出台的《联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通江县工业合作联社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以此来加强对联社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集体企业资产流失。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制定了《2007年度企业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必须按照目标,狠抓落实。年终,将对企业进行目标考核,通过目标考核,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正副职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罗立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马洪义,副主任张华峰。

(马 通)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商贸

【经济运行】 2007年底,全系统完成商品总购进9682.97万元,占年计划116.2%,同比增长7.0%;商品总销售10260.25万元,占年计划114%,同比增长9.4%;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3321.04万元,占年计划100.6%,同比增长18.1%;社办工业产值2178.7万元,占年计划242.1%,同比增长4.8%;销售收入1370万元,占年计划130.5%,同比增长1.5%;助农增收4990万元,占计划124.8%,上缴国家税费80.9万元,同比上升8.8%,全系统汇总盈利12.4万元,同比增长7.6%。

【企业改制】 全年,消化历史债务3200万元,精减分流职工1250人,自筹安置费用1250万元。提高了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水平。

【基层建设】 全系统把基层组织建设当作第一要务。立足基层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和体制创新,分门别类,多种形式调整基层社建制。截止年底,发展“三农服务中心”13个,发展农产品、食用菌、银耳、木耳、生猪五大类专业合作社43个。其中铁佛供销社引办的“三江口生猪五大类专业合作社”,荣获“四川省百佳专业合作社”称号。发展综合服务社45个,使农民群众实现了优惠消费。

【企业管理】 坚持目标考核,对所属企业进行七项指标考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严格财务字处理,确保了企业发展。严格资产管理。制定并实施《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确保了社有资产不流失。加强租赁业务管理,通过规范协议文本,控制租赁风险,提高租赁收。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严格按照新的《劳动法》和新的体制和机制,规范职工劳动关系,结算社保待遇,确保了企业正常运转。加强审计管理,对企业法人代表离任、企业改制、重点项目坚持了财务清理和审计。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系统十分注重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带动规模生产,走向市场,抢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江银耳公司把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银耳产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通江银耳产业链。在高中山区设立原料基地,在企业内设立深加工机构,在大中城市设立经营网点。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经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格局。

【“新网工程”建设】 按照总社提出,国务院[2006]52号文确认的“新网工程”规划和部署。全系统把“新网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事,为“三农”增收的实事。对这项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开展了有计划,按步骤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切止2007年底,建立农资经营店232个,烟花爆竹经营店350个。食盐经营点450个。废旧物资收购点45个。饲料销售业务开局业务开局良好,销售饲料80吨,为今后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市场建设】 全系统立足增值抓改造,利用改造建市场,使县基互动,占住位子,调整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系统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较全,带动幅射能力较强的交易市场。麻石、涪阳供销社已分别建成农贸、工副食品市场。永安、铁佛市场正在建设之中,诺水河、广纳专业市场建改正在规划之中。

【社办工业】 县联社充分运用品牌、资源、人才、网络优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生产,提高品质,降低能耗,取得较好成效。县棉麻公司打造“白花牌”棉胎品牌,对外扩大销售,年销量1200万元,对内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棉胎生产计划机自动控制技术”,棉胎计重准确率、整斤分别达到100%、98%,仅此一项,可为企业节能降耗30万元,银耳公司笋干加工、菌种公司的菌种生产均比往年有所增长。

【正副职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刘光林(9月任)、贾芝斌(9月任),副主任冯有荣、王继超,纪委书记王少秀,工会主席余刚强。

(李平章)

粮油商贸

【概 况】 2007年,全县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13个,分别是四川通江国家粮食储备库,通江县粮油购销总公司,铁佛、麻石、至诚、沙溪、永安、涪阳、诺江粮站、县诺水米有限公司、县诺水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县粮食建筑工程公司。国有粮食企业年末职工共290人,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50人。非国有粮食企业3个,个体工商户108个。获得粮食收购行政许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3个,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1个。

【粮油收购】 全年收购粮食3617万公斤、油菜籽647万公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2612万公斤,其中小麦626万公斤、稻谷1986万公斤、油菜籽397万公斤。入库均价:每公斤小麦1.44元、稻谷1.56元、油菜籽3.60元。

【粮油销售】 年初,国际市场和国内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上涨。8月中旬,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全年全县共销售粮食5105万公斤、销售菜油及油菜籽折油

191万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4105万公斤、菜油及油菜籽折油103万公斤,保持了市场粮价稳定。

【粮食流通行政执法】 《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从2007年1月10日起施行。县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大队与县工商、质监、卫生、物价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粮食市场秩序。3月28日,县粮食局举办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工作培训班,邀请县法制办负责人讲课。在5至6月开展的小春粮食收购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活动和8至12月开展的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及大春粮食收购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活动中,县粮食局出勤执法人员38人次,对23个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共查处违法案件7件,其中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处罚决定书1份。

【粮食储备】 年末,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承储专项储备粮1425万公斤,其中省储备粮900万公斤(稻谷500万公斤,小麦400万公斤)、市级储备稻谷175万公斤、县级储备稻谷350万公斤、库存商品周转粮2339.8万公斤。年内轮换省级储备小麦400万公斤、稻谷200万公斤、市级储备稻谷175万公斤、县级储备稻谷350万公斤。省、市储备粮由四川通江国家粮食储备库承储,县储备粮由县粮油购销总公司承储。

【粮油产业化经营】 县局组织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大力开发粮油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基地村农户提供种子、农资补贴10.6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田间示范指导3次,参加培训227人,印发种植技术资料48900份。采取“龙头企业+粮站+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29个乡镇,229个村,1217个社,65711户农民签订订单,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川育19号、川麦107)19195亩,“双低”油菜151208亩,优质水稻(幅优802、幅优63、Q优6号、中优7号、B优840等)107223亩,助农增收587万元。9月19日全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在通江县召开,市县领导及与会代表60多人参观了县诺水米业有限公司、县诺水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县粮油购销总公司的诺水粮油连锁配送中心和乡村连锁店。

【参与新农村建设】 指导帮助5个乡镇8个村35个社的农户建单仓容量1500公斤左右的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1063个。全县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仓储、网点设施等优势,按照连锁经营理念,着力构建城乡互动的诺水粮油连锁经营网络,购农所产,销农所需。采取“六统一”(统一店名、统一标识、统一店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做法,建配送中心1个、二级配送站7个、社区连锁店9个、乡村连锁店143个,门市、库房面积9000㎡,从业人员177人,实现营业额4770万元、利税355万元、助农增收281万元。永安粮站、沙溪粮站分别在毛浴乡、泥溪乡建立农村汽车客运站,占用粮管所场地2430平方米,总投资8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专项补贴35万元。

【财务挂帐】 报经市财政局等单位批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财务挂帐27491万元,其中1992年至1998年新增财务挂帐11632万元;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底销售陈化粮价差亏损2177万元、保护价粮价差亏损600万元;其它政策性亏损13082万元。全部从企业剥离到县粮食局专项管理。2005年至2006年2月底政策性亏损913.5万元,其中2005年销售陈化粮亏损821.4万元,2006年2月底前销售保护价粮价差亏损92.1万元。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8月23日,县政府制发《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依法加强对全县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国有资产,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实行管人管事相统一,县国资委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正副职名录】 党委书记、局长杨峰,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蔡绍林,副局长任天文,工会主任吴国轩,纪委书记杜江。

(向仲鼎)

烟草专卖

【生产经营】 2007年,共销售卷烟68602 箱(1万支/箱),完成市局(公司)下达年计划68500箱的100.15 %;卷烟销售收入11507 万元(不含税价),较去年同期10080 万元增加1427 万元,上升14.16 %;实现利润1933 万元,较去年同期1396万元增加537 万元,上升38.47 %。上缴税金266万元,比去年同期214万元增加52万元,上升38.39%。

【专卖管理】 专卖打假态势进一步加强,市场进一步净化,专销结合更为紧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1~12月,共查获各类违法卷烟案件145 起(其中3000元以上案件 21 起),缴获违法卷烟3519.3条,案值总额达448565.70 元,实现罚没收入8720.55元。市场占有率达到93.06 %,市场净化率达到 97.27 %。

【正副职名录】 支部书记、局长、经理王家舜,副经理苟小平,副局长刘勇。

(办公室)

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通江销售分公司

【概 况】 2007年,中油通江销售分公司共辖15座加油站。其中全资加油站8座,租赁站7座。

【油料销售】 2007年,牢固树立“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第四季度国际油价上扬,石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政策和上级支持,妥善安排,确保了全县的工农业生产用油。全年共销售汽柴油14565千千克,较上年同期11539千千克增销3026千千克,创税102万元。实现全年无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和无商品数质量投诉事件发生。

【正副职名录】 经理马骥。

(郭秀红)

天然气资源和开发

【资源储量】 以通江为中心的通南巴天然气构造带,区域面积10802.4平方公里,含气构造带分为三大区块:即黑池梁—马路背、河坝场—涪阳坝、元谭—仁和。区域供气面积36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343亿立方米。

【天然气资源】 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地面调查发现通南巴构造带。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南石油地质工作者在通江开展了石油普查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投入地质勘探。查明了通南巴构造带的形态及断层展布情况,初步证实由浅至深一整体圈闭的大型断拱背斜构造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1970~1973年、1974~1978年,分别在陈河乡先后钻探川涪23、川涪27两口井(均因涌卤水而完井)。1984~1992年,西南石油局分别在新场乡和巴州区南阳场钻川涪82、川巴88两口井。其中川涪82井在嘉二段地层获日产天然气5~7万立方米,同时,在中浅层须家河组中也具有重要显示。1991年4月,经地质矿产部油气资源办公室审查,获准“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涪阳坝背斜嘉二段汽藏天然气控制储量为55.18亿立方米”。川82井成功展示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1994~1995年,西南石油局与美国安纳达可及英国壳牌公司合作,进一步证实了该构造带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1998年后,西南石油局加大了对通南巴构造带的勘探开发进度,先后在涪阳、陈河、新场、沙坪等乡镇布井川涪190、河坝1、黑池1、河坝2、马1、马2等六口井实施钻探。其中完钻的河坝1、河坝2两口井圈闭面积大、含气丰富,极大地促进了对通南巴构造带区块油气藏规律的认识,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