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文化、交通、科技、贸易中心,构建贵州省副中心城市,带动黔北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周边地区人口到遵义居住。

城市规模中心城市 2030 年人口规模达到 224 万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220km2,展望 2050 年人口规模为 250 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 248km2。中心城区 2030 年人口规模达到 160 万人,总用地面积为 515km2,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 143km2,人均建设用地 89.5m2。展望远景 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 175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 158km2。(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见附表)

第五章中心城市城乡统筹与空间管制

城乡统筹规划目标在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重点开展城乡统筹,主要包括:(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带动;大农村地区发展。(2)构筑城乡互动发展的产业模式;(3)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基本服务设施的均衡化;

(4)引导乡镇工业进工业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大村集中,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城乡空间体系构建由“中心城区-重点建设组团-重要市镇-一般乡镇”构成的网络化、组合型城乡空间体系。(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由主城区、新蒲副城区、南白副城区、坪桥-深溪环山工业区构成,是城市建成区集中连片的地区,承担综合服务功能。(2)3 大建设组团:是中心城区外围 3 个重要的开发地区。乌江组团:乌江-三合-苟江地区,以能源、旅游、运输、冶炼化工、贸易加工为主,远期作为装备制造业拓展区。尚稽组团:尚稽-团溪-西坪地区,以新材料、贸易加工、能源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是遵义未来重要的工业储备用地。机场组团:新舟(机场)-虾子地区,发展集航空物流、轻型产业园、商业服务等职能为主的综合服务新区。机场新区用地南北带向发展,南部靠近虾子发展以农产品为特色的轻型产业园,北部靠近机场及机场快线发展物流及商贸,中部沿洛安江作为新区的居住中心。(3)15 个重点市镇:除去 3 大建设组团包含的 9 个重点镇外,还包括金鼎山、山盆、鸭溪、高坪、泗渡、板桥等个重要的镇。其规划城镇人口在 3 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特色农业资

源,是城市向乡村辐射的重要节点。(4)16 个一般乡镇:包括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沙湾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乐山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松林镇、毛石镇、芝麻镇、铁厂镇等 16 个一般乡镇,其规划城镇人口都在 2 万以下。主要承担农村集贸、农业生产服务等功能,是城乡衔接的基层窗口。

四区划定与城乡空间管制

在遵义中心城市范围内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禁建区面积为 4582.85 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西北大部和西部片区。具体分布在巷口、龙坑、泗渡、高坪、鸭溪、海龙、金鼎山、松林、毛石、沙湾、山盆、板桥、永乐、芝麻、马蹄、洪关和枫香等地。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注重高山地区生态建设,25 度以上陡坡耕全部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进一步提高水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增强蓄水保土能力与水体自净能力。限建区面积为 298.84 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分布于规划范围东部、南部、西南和西北地区。具体分布在新蒲、虾子、喇叭、西坪镇、茅栗、三合镇、石板、马蹄镇和山盆等镇。本区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有限制性地进行建设。加大区内建设规模和强度的控制力度,强调相对集中而整体分散组团式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及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型产业,

严格杜绝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产业落户。适建区面积为 374.02 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老城区、高坪、董公寺、新蒲、新舟机场周边、龙坑、深溪、南白、三岔、龙坪、西坪、绥阳县还有中心城区南部的尚嵇和苟江等地。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区域,但建设行为必须重视与生态协调,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避免粗放式的开发行为。本区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积极开展园林绿地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建区面积共 132.93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范围的 6.94%。主要分布在红花岗、高桥、南关、忠庄、长征等镇,遵义县内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综合协调已建区内功能布局,规划鼓励对已建区实施循序

渐进的积极改造、适当调整用地性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已建区的更新改造和环境整治。

村镇规划目标与建设标准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村庄布局调整为抓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通过撤、扩、并、迁、建等手段优化村庄布局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成规模的新村体系。小村向大村集中,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向有条件的城镇或大村搬迁,减少村镇数量。规划中心城市乡村人口由 2007 年的 110 万下降为 2030 年的 56 万,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按照 200 人以上计算,农村居民点到 2030 年要减少为 3000 个以内,村落布局由散点式向星座式转变。实施农村城镇化,城乡统筹建设,参照城镇标准建设新农村。重点提高村落服务设施水平和标准,尤其是公共活动中心、绿化公园、交通道路、体育设施、环卫设施、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等。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 2007 年的 29.91 平方米提高到 2030 年的 40 平方米。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通网络;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至少有一个垃圾处理点和一个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有单独卫生的厨房和厕所;农民住房砖混结构达到 90%以上;村落环境美化绿化,每村至少有一片绿化公园或休闲广场,每村有一处体育场地和拥有 2-3 名乡村医生的卫生室。幸福新农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德原则,建设居住宽敞、社会和谐、设施先进、收入稳定、保险和保障完善的新农村。村庄迁并的原则与村镇体系村庄实施留、迁、并、改等措施,构建有序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村庄以保留为主,适度进行改造。迁并村庄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1)位于偏远山区较高山上村向山下及平原迁移;(2)位于特殊控制区内的村庄(风景区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内等)向自然条件良好的村庄迁移。(3)因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库等)、城市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区建设,区内村庄需进行拆迁改造或异地安置。(4)无发展潜力的村庄向有发展潜力的村庄集聚;(5)沿路沿河分散的村庄向中心村集聚。按照上述原则构建以中心村为主体的“集镇-中心村-一般村”三级体系,充分发挥中心村在村镇体系发展

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发展中心村,完善中心村设施配套,改善居住和环境条件,引导周边村庄逐步向中心村集中,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适度发展集镇,为周边村落提供完善的商贸、生活、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认真整理农村居民点,可分为扩大整理型、城中村改造型、近郊原拆原建型、小村并大村型、村庄内部整治建设型、远郊村庄整体搬迁型等。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规划

用地拓展方向规划提出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为:东扩西控、南北充实、提升中心、优化环境。

东扩西控:重点发展礼仪、新蒲,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构建新蒲副中心。东南方向构建南白-三岔-龙坪-深溪产业集聚带。同时,保护主城区西侧水源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地带,禁止和限制与水源和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限制城市向西拓展。南北充实:城市发展由“南北延伸”向“南北充实”转变。向南大力培育南白的综合服务中心职能,服务中心城区以南的三合-苟江产业区。向北着力培育董公寺组团,加强与桐梓的联系,建设为衔接重庆的窗口地区。提升中心:满足城市工业用地增量需求,疏导中心城区工业外迁,降低污染扩散,减少对主城生活区影响。加快“退二进三”,积极推进旧城改造,优化老城功能结构,完善中心区的各项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优化环境:逐步优化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

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两副、一区”的“双带+组团”式空间结构。(1)一个主城区:由董公寺-老城-忠庄与礼仪-南宫山两条城市带构成,包括了主城区、汇川片区、忠庄片区、礼仪片区、南宫山片区、董公寺片区、高桥片区。主城区规划至 2030 年城市建设用地达 84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 100 万。老城片区是遵义商业、文化与旅游中心。北京路地区发展商务办公,并依托火车站的扩建改造和周边地区整治,成为片区北部的商业贸易中心;丁字口地区将伴随城市增长继续商业服务的更新换代,中华路、延安路、合众路、万里路等商业发展与凤凰山公园相结合有助于培养更多休闲文化性质的商业;会址广场地区恢复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