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5月份)(解析版)

20.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

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 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 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96-2000年”,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是在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是在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 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应排除。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开放,促进了江苏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查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的影响。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由沿海的点到沿海的面,再向中西部推进。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开放、边境城市开放。

21.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 B.公有制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21世纪初。

D.1992年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导致了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

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C. 成立自由贸易区 B. 设置特别行政区 D. 开辟经济开放区

【答案】D

【解析】左图是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右图是沿海开放城市,表明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开辟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9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23.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

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 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 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 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反映的是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故B项正确。 A项错在“原动力”,应排除。

题干反映的是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不能体现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考查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分析理解。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物质生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