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
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 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 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96-2000年”,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是在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是在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 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应排除。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开放,促进了江苏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查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的影响。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由沿海的点到沿海的面,再向中西部推进。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开放、边境城市开放。
21.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 B.公有制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21世纪初。
D.1992年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导致了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
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C. 成立自由贸易区 B. 设置特别行政区 D. 开辟经济开放区
【答案】D
【解析】左图是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右图是沿海开放城市,表明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开辟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9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23.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
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 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 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 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反映的是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故B项正确。 A项错在“原动力”,应排除。
题干反映的是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不能体现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考查上海上海市民对电及其电灯、自来水的接受过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分析理解。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及原因。
24. 1875年10月11日《申报》刊载:“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故其谋
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也。”这表明《申报》开办的宗旨是( )
A. 谋求义利兼顾 B. 追求商业利益 C. 开辟谋利途径 D. 关注时局政治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可以看出《申报》开办既要谋求利,也不忘其义,即义利兼顾。BCD三项材料都无从体现。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25. 1929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
是(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29页
10
【解析】1929~1933年发生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各国纷纷寻找国外市场,引发了各国之间的矛盾,而且由于股市崩溃,股票价格一跌再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在1929年通过股票市场猛然爆发,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3、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4、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5、导火线:纽约股市崩溃。
危机很快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它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6. 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
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
A. 恢复发展生产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扩大就业机会 D. 保护资源环境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可知,罗斯福的措施解决了大量失业人群的工作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机会,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三项同是结果,但不是最直接的,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需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7.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 )
A. 恢复工业生产
【答案】C
B. 开展以工代赈 C. 建立社会保障 D. 保护劳工权利
11
【解析】A.选项的措施是,罗斯福要协调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主要是为了缓和矛盾,而不是为了恢复生产。
B.材料体现不出以工代赈的特征。
C.从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是要构建对工人的保障体系,从而从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生产的稳定。
D.保护劳工的权利是材料措施的特点,不是他的目的。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
28. 1933年,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
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农产品价格 C. 防止农产品过剩 B. 增加劳动者就业 D. 严禁农场主剥削
【答案】C
【解析】“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表明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故C正确; A是表面现象,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9.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
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 A.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解析】根据“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结合所学,20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他的措施在二战以后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继承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 建立“福利国家”仍属于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的措施之一,排除B; 罗斯福不是发展计划经济,排除C;
新的生命应该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指90年代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影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29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