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目汇总及分析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份数×(倍数-1)=两数差

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题意并且能正确熟练地画出线段图。 2.掌握用和倍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

根据线段图列式

【解析】列式:28?(3?1)?7(米)

【巩固一】小敏有14元,小花有10元,小花给小敏几元,小敏的钱数就是小花的2倍? 【解析】小花现在的钱数:(14?10)?(1?2)?8(元),小花给小敏:10?8?2(元) 【巩固二】小华和爷爷今年共72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解析】小华:72?(1?7)?9(岁),

爷爷:9?7?63(岁),63?9?54(岁)或9?(7?1)?54(岁).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50.6%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教学简述 ◆典型错题

题 目:管理员收了366元小轿车的停车费,收了610元中巴车的停车费。

53 错误率 50.9% 第二单元 课堂作业本 P13 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徐亚萍 √ 采集 学校 课时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 新授课 √ 课 练习课 型 复习课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安排的练习题,在此之前,学生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和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1.管理员分别收了多少辆小轿车和中巴车的停车费?

2.如果管理员收的停车费都是从停的大客车中收取的,那么停车场有多少辆大客车?

学生错解:

错解一:计算出错占出错人数的三分之一

错解二:第一个问题没有分清分别的意思。连在一起计算7人.

问题2:如果管理员收的停车费都是从停的大客车中收取的,那么停车场有多少辆大客车? 错解一:122+122=244辆 错解二:366÷8=45辆??6元。 错解三:610÷8=76辆??2元。 ◆原因分析

1.学生层面:一个长句成了学生解题的拦路虎,有些学生还没读题,就被这长长的文字阵势给吓着了,失去了读下去的信心,胡乱解决了一下。

2.教师层面:在平时教学中没有重视和生活数学的接轨。

3.教材层面:由于新课标把解决问题纳入到计算教学上,没有单独进行解决问题相关数量关系分析的课,因而,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建议:

1.教师要通过浅显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分析,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鼓励一切正确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地完整地阅读整个句子,可以结合单位名称法、关键词句法、信息确定法等多种途径,把需要的能帮助理解题目的字、词、句圈一圈,写一写,仔细理解,前后联系,就一定能弄懂这些长句的意思,进而顺利解题。

2.在日常教学中,要允许孩子用各种方式表达,并经常性地开展这种理解性的交流活动。 3.孩子不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了解题而解题,才会如此,所以,数学学习还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生活实例,模拟一些生活场景,或者适时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增进体验,真正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53.0%

停车场收费标准:小轿车每辆3元 中巴车每辆5元 大客车每辆8元 问题1:管理员分别收了多少辆小轿车和中巴车的停车费?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35 错误率 50% 第二单元 课堂作业本P19 除法问题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吴美英 √ 采集 学校 课时 嵊州市育英小学 课 √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本单元练习课中的一道习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基本数量关教学简述 系来解决。能解决较简单的“多余信息”和“隐藏条件”的问题,但处理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 ◆典型错题

题 目: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李老师:“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已知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

(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 (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学生错解:第(1)小题 错误16.7% 其中 12÷6=2(只) 占8.3% 第(2)小题 错误33.3% 其中 12×10=120(分) 占5.6% ◆原因分析

1.受到多余信息的干扰

学生在平时解决问题训练中也有接触“多余信息”、“隐藏条件”等实际问题,但一般出现的“多余信息”和“隐藏信息”都比较明显,学生比较容易辨别。但这一练习中的信息都是相关的,只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成了“多余信息”,因此对学生产生的干扰比较大。

2.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

三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思维特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习惯采用从信息到问题的思考过程(即分析法),而此题在解决过程中最佳方法是从问题出发,提取相应的信息,再来解决(即综合法),而这类思维的训练平时接触不多,因此不少学生在看到这么多的相关信息后变得脑子一片模糊,以致于不能正确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3.基本数量关系不够熟练

不少学生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不够熟练。虽然基本数量关系烂熟于心,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概括提取能力。 ◆指导建议X|k |B | 1 . c|O |m

1.加强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提供两个信息,你能从中知道什么?或者提供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寻找信息,你想知道些什么?通过此类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反复读题,删选有用信息,排除干扰。 3.熟悉常用数量关系。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55.6%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教学简述 53 错误率 53.8% 第二单元 课堂作业本 P19 除法问题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徐亚萍 √ 采集 学校 课时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新授课 课 √ 练习课 √ 型 复习课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安排练习题,在此之前,学生接触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用解决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 ◆典型错题

题 目: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李老师:“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已知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学生错解:

问题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 错解一:6×12×6=360只 错解二:10×6×12×5=3600只

问题二: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错解一:5×12×10÷6=100分 错解二:360÷6=60分。

◆原因分析

1.学生层面

(1) 问题和信息的呈现显得比较凌乱,图文结合、位置跳来跳去,给学生看清问题和寻找信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 两个问题之间看似无关又相连,每个问题又都不能直接知道,得饶来饶去动一番脑筋。 (3) 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方法并不唯一,思维非常开阔,但是对于数学思维并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阻挠。

2.教师层面:平时教学中没有重视与生活数学的接轨。

3.教材层面:同时,由于新课标把解决问题纳入到计算教学上,没有单独进行解决问题相关数量关系分析的课,因而,造成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建议

1.教师要通过浅显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理解题意,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鼓励一切正确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完整地阅读完整个句子,并结合单位名称法、关键词句法,信息确定法等多种途径,把需要的能帮助理解题目的字、词、句圈一圈,写一写,仔细理解,前后联系,就一定能弄懂这些长句的意思,进而顺利解题。

2.在日常教学中,要允许孩子用各种方式表达,并经常性地开展这种理解性的交流活动。 3.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自己每一步都在干什么。同时要引导学生和组内的伙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步骤,在合作讨论中逐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形成方法技能。在书写时,要关注每一步的单位(单位名称法),检验是否正确。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55.6%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题来源 题目出处 相关知识 知识属性 教学简述 52 错误率 46.2% 第二单元 数学课本 P37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问题 采集者 题 型 基本 综合 拓展 王月琴 √ 采集 学校 课时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 新授课 课 练习课 √ 型 复习课 时 单元 机 总复习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 这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在此之前,学生接触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