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文章引用张怀瓘《书断》中的句子,意在强调书法创作中同样存在着艺术直觉。
C.文章第四段分析书法家进行创作的过程,论证了艺术直觉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D.文章先阐释直觉内涵,再分析艺术直觉的作用,最后梳理了影响直觉形成的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直觉思维的神奇作用,艺术家就很难在艺术创作上有所创新和超越。
B.如果书法家下笔后不依靠“直觉”而是再停笔思索与分析,可能就会毁坏作品。
C.关于影响直觉思维能力形成的因素,相比先天因素,作者更强调后天的训练。
D.书法创作是一项艺术活动,影响它的因素很多,艺术直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间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与荒芜在场 李浩
路途迢迢,我们颇费辗转地来到了绥宁,而这迢迢也似乎让我们“走出了时间”,走进了古老和一种具有遗迹感的美中。荒芫与羨同时在场,并且紧紧地、奇妙地合在一起。
走进苗寨,我们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间里,它似乎并不具有“当下感”,我们也仿若成为了可贵的“旧物”。在这里,流水都是古老的,空气都是古老的,树木上那些苔痕也都是古老的。更有古老色泽的,是苗褰的砖与瓦,是那些被时间所漫洗着、长过了个人生命的一栋栋木屋。在大园村,一处最为古老的老屋已有八百岁,墙砖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旧光阴,只是,在岁月的不断击打和磨损之下有些宇已经难以辨认。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上下三屋,楼阁式攒尖顶,气势雄伟。
“四知堂”因杨氏远祖杨震而在绥宁一带声名遐迩。杨震,东汉宫员,清廉有名,学生深夜送金被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的理由拒绝,这“四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据说,在旧时,每到过年过节,大因村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四知堂”的灯笼……
和村塞相匹配的是茂林修竹,是延展着的、起起伏伏的绿,在大园古苗寨如此,在插柳村苗寨也是如此,而上堡,则有更大的一片葱郴的树木,它几乎是连绵,把上堡包围在里面。在每座苗赛的后山上,都有数量众多、粗壮巨大的古树,无论是河边
的祖枥还是山上的樟树、枫香树与黄岭黄檀,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和树和竹一起生长的,还有间或的鸟呜,还有静谧。每座苗寨都是静谧的,我们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时间也可能是更为缓慢的,有着独特的凝滞。在这里,连风的吹拂都有些慢,包括雨滴的下落。也恰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带给我们一份“走出了时间”的错觉,似乎让我们完成了不可能的“穿越”,进入到历史中。
或许,我应当说静谧,说古典,而不是荒芜这个词?
我谈到荒芜,是因为在古苗寨里一切都有一种“原始”的模样。繁华落尽之后的古諧寨留在那里的只是物,只是美得令人发指的旧院落,只是缓缓的、依然有着洁净感的流水……它给我一种桃花依旧、人面无踪的怅然。当然,如果仅止于此,我是不会用出荒芜这个词来的,我要说的荒芜必须是程度上的加深。在我所到的茜寨,除了上堡的某些旧屋改造的商店,其余的则都带有年久失修的味通。大园村,时下已经“无主”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