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方案是主要走行业线。参照目前已有的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将其他能够相对独立出来的行业继续进行事业部制改革,而不宜独立出来的行业则授权于分行成为其特色业务。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可以使总行某些行业的营销力量更强,资源更为集中,同时也可改变分行介入各个行业但并不专业的现状。
第二种方案是由分支行进行整体营销,中后台各司其职。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总行、分行、支行这三方面的积极性,也是最能结合目前国内银行业现状的方案。不过这种方案在国外早不适用了,因为事业部改革的初衷就是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分支行一把抓还是解决不了专业化的问题。
目前国外运用较多的方式是,所有事业部均为产品事业部,这些部门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导向,拥有直接业务授权,并进行严格问责。这种方式因服务效率较高而被称为“一站式服务平台”。
上述三种模式正在探讨过程中,但有一点行业已经达成共识,也就是说,风险管理一定要集中高效,中后台要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率。
五、期待民生事业部制改革顺利推进,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由于事业部制改革是从经营低风险的利差向经营中度风险的利差转变,我们预计贷款利率上浮比例逐步提高的同时可能伴随着不良贷款率的适度上升,这也是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但只要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能够覆盖风险成本,提升ROA 的目标同样能够实现。
我们相信民生银行的改革也必然面临诸多难题和阻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首先,从短期来看,目前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了较为悲观的预期,考虑海通股价下跌因素后,09 年动态PE 和PB 分别为10 倍和1.5 倍,分别低于行业平均10%和17%,安全边界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从3-5 年的时期来看,我们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认为事业部制改革将是中国综合性大中型银行面临的新一轮革命。改革从来都是与风险相伴。我们期待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期待民生银行为中国商业银行在未来新的竞争格局下的盈利模式的转型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维持民生银行强烈推荐的评级。(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二、事业部制与总分行制优缺点比较分析
1、现有总分行制的缺陷
过去中国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做低风险的大中型企业贷款,同时银行专业化和风险定价能力不足,导致中小企业中更多的优质企业缺少“伯乐银行”的赏识,融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目前,随着我国直接融资步伐的加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大企业客户群体的逐步萎缩,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说,参与大型贷款的能力和资源也比较有限,而且随着商业银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和各类客户需求的升级,寻求新的客户群体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便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因为国内银行短期内仍然受到国家政策上的利差保护,同时直接融资的发展尚不足以威胁到信贷供求关系的扭转,所以这种选择在近两年内显得并不紧迫,但先入者为主,谁抢占了改革的先机,谁就抢占了中国银行业未来新一轮竞争的先机。
总分行制实际上是一种准地区性质的事业部制,但各分行的独立性又低于完全的地区事业部,体现在分行利润考核的独立性低于事业部,分行之间缺乏完善的内部转移定价制度等方面。过去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限制,信息技术的落后,总分行制在过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但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传统的部门银行制有几大严重缺陷。
一是定位不清晰,求大不求强。在规模导向的分支行体制下,分行尤其是支行在公司和零售业务的侧重上,往往是偏向前者,所以近年来多家银行加大零售银行业务投入,却收益不大。
二是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性,难以适应金融产品深化和复杂化,客户需求多样化和升级的需求。
三是缺乏专业化管理导致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偏低,无法适应银行风险经营由低风险区逐步转向中度风险区,以及利率市场化客观上要求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的现实需要。
四是低效率、流程漫长,部门为政,既难以对市场迅速反应,更难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因此这种高成本、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体制很难在中长期的竞争形势中处于有利地位,很难从根本上提升ROA、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等指标。
2、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与传统集权式、职能型的组织架构相比,事业部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