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基本教材: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重点)

一、课时分配:3课时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各自的含义、内容,对比把握三者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要求联系经济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一)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结构

第二节 社会保险

(一)定义:要重点把握社会保险的含义: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是指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二)地位:知道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原因有三点::

1、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 2、它承担的风险最多;

3、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中最大的部分; (三)特点:强制性、储蓄性、互济性、补偿性;

(四)内容:老年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第三节 社会救济

(一)定义及地位:社会救济亦即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

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二)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不同:1、对象不同;2、目标不同;3、经费来源不同; (三)对象: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由于意外灾害一时困难的人;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人;

(四)内容:归为两大类: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其中灾害救济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紧急救济行为、灾害预防、灾害预警服务三种。

第四节 社会福利

(一)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具体了解四种含义,即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综合。

(二)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和女职工福利。 (三)形式:有货币形式、劳务形式、实物形式三种。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

(一)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四)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四、习题:

1、名词解释: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2、为何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 3、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

一、课时分配:3课时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及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明确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含义,并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了解在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新措施。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的增加出发,来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本节主要分析了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英国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贝弗里奇报告书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本节从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开始,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第一个社会保险法为何产生于德国。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

1、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以抵御劳动风险为目的的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为后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础。

2、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为后来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作用和对象、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管理体制、保障水平和立法范畴。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基本形成了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应该着重掌握四种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第六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二)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在“左”的干扰中调整和发展 四、习题: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类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

一、课时分配:3课时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的问题,认识它们变革的原因,明确改革的方向及改革措施,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方向。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2、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3、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

4、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其中增收主要靠缴费率和取消原有缴费最高限额,节支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措施主要是:

(1)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2)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降低支付水平。 (3)改革养老金调整办法。 2、在失业保险方面主要是: (1)限制领取失业保险的期限。 (2)延长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3、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了解各国不同的变革措施,把握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