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届)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1.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 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 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 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 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中的“‘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可以看出“君、亲、师”所代表的人伦秩序越来越受到重视,故C错误,正确答案选D;由“既拜神,也拜人”可知是有宗教色彩的,故A错误;题干并没有体现程序的变化,只是对象的变化,故B错误。 点睛:“变化”是这个题目最该关注的核心信息,“天、地、祖”变为“天、地、君、亲、师”,“‘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这两个变化如果解读正确,答案就出来了。这也是高考比较关注的焦点能力问题。

2.罗马法规定,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 ①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商业发展 ②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③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④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表明罗马法通过严格的程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体现了其注重程序的特点,故②④正确,应选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特点

3.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最好的定义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有人则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B. 导致了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C.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D. 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原则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没有骨气的自由派”、“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实际上是针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全面进行干预的做法,他们认为其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原则,故选D。

4.推动下表中国际会议召开和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年) 1955 1961 1964

A.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成功 C.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松动 D. 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是刚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主要任务是反对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控制和剥削,建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个国家集团。故材料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应对

历史事件 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 不结盟运动兴起 77国集团名称出现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斗争,故A项正确;“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只反映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个方面的内容,过于片面,且1955年到1964年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并未取得最后成功,故B项错误;1955年到1964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仍然明显,没有松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国际会议和组织与西欧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5.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厘金制度的推行

A. 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B.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 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 D. 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厘金征收对象是华商,对中国商品征税重,商品的成本高;而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力要弱于西方国家,故厘金的推行对西方国家对华市场占领更有利,故C项正确。厘金制度是一种商业税制度,无法解决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不是厘金制度的推行,故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才是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故D项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理解厘金制度的内涵,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6.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 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 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答案】B 【解析】

材料“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反映了生产规模较大,而动力机器的技术水平高于珍妮机或骡机,这说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问题,故C错误;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错误。故选B。

7.1925年,苏联谷物的总产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但畜牧业还低于革命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0%。这说明当时苏联 A. 迫切要求改变经济体制

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还没有最終完成 C. 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止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来看,除了谷物总产量接近一战前水平外,畜牧业总产量、工业总产值、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国内商品流转总额都还没有达到一战前的水平,故选B;AC与题意不符,D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ACD。

8.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A. 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 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 C. 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即生产力的自由流动,故D正确;区域分工、移民浪潮、科技资本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9.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都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 【答案】A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