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3
成都市新都区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预案
人间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是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的鸡,人类可通过家禽及其粪便直接接触受到感染,飞沫及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为做好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保障我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成都市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设臵疫情处臵小组,负责协调现场处理,收集信息资料、分析动态,提出措施。 二、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止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的原则。实行分级响应,实现快速处理。
三、部门职责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防治人间禽流感的各项技术方案,对人禽流感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对疫情进行汇总、分析、评估、报告;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相关人禽流感的专门业务培训;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服务;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预防控制措施
区各级医疗机构负责做好人禽流感的监测、排查,并及时、如实报告;承担责任区域内人禽流感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宣传人禽流感防治知识;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区医院、区中医院、区二医院要做好医疗救治的人员技术、医疗器械的准备工作。人禽流感发生后,三十分钟内启动留观站和隔离医院。
四、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
1、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对高暴露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时,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监测地区范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人间禽流感疑似病例时,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 45 -
各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可疑症状的病人时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同时分别向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疫情确认
经区技术专家组初步认定的可疑禽流感病例,按要求及时上报上级部门,须由卫生部组织的人间禽流感防治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
五、响应分级
一级响应:国内外发生禽间或人间禽流感,我市其它区、县(市)无禽间、人间疫情发生。
二级响应:我区发生禽间禽流感疫情。
三级响应(一级疫情):我区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 六、应急措施 (一)一级响应
1、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定期通报信息。与农牧、交通管理等部门加强协作,互通情报。
2、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国内外疫情动态。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疫情分析评估,指导防治工作。
3、加强发热病人监测和疫情报告。结合我区已开展的发热症状监测,强调对发热病人、尤其是疑似流感症状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了解其无禽类接触史、所接触的禽类有无生病或死亡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做好应急准备,做好车辆、人员、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及流调采样物品等的准备。
5、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重点强化三个方面: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疫情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