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doc

有效教学的哲学考察

教学哲学视野中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的目的

三、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四、研究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五、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创新点及意义 六、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 七、本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

八、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时间安排 九、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框架) 十、本开题报告所用和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自教学存在以来,有效教学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得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学记》提出的“知其心”才能“长善而救其失”的教学思想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的命题以及昆体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都体现了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对有效教学的追求各有特点。而有效教学的正式提出则是20世纪的事情。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在我国对有效教学进行大量研究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运动发起时,有效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一书中被再次提及并加以强调:“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①

我国传统教学思想强调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付出的精力及时间很多,而学生却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中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比比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申并强调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意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建构新的教学理念。然而破旧立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新观念的建立即要经历摒弃旧观念的痛苦,也需要建立新理论的睿智与勇气。我国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的经验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观大量参考文献,发现主要集中于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策略、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是深入有效教学的内在机制并以此为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基础全面阐释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及有效教学的认识论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最具基础性的领域、最为内在的也是最高层次的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等的范围内,展开反思、批判、整合与上升,①着手于新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以便于既能在理论上实现有效积淀、合理继承和必要统整,又能在实践上确定基础前设、底线学理和起码规范。本文试图在此有所突破,从教学哲学的角度即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和教学认识论的视角对有效教学进行本质上的剖析和较全面的论述。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从教学哲学的视角对有效教学进行理论层面的思考,包括本体论视角、价值论视角及认识论视角。通过分析有效教学的内在机制及价值取向以求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一方面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理论框架,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一方面也希冀能为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论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界定相关概念

(3)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有效教学包括要素分析、结构分析、功能机制、存在形态、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4)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包括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两方面

(5)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问题。 三、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结果。20世纪以前,“教学是艺术”的观点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发生转变,新旧观念交锋,出现了“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论争,“教学是科学”的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②有效教学在这一背景下提出。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运动发起时,有效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一书中被再次提及并加以强调:“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③

(二)国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 1.有效教学的定义

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主要有三种基本取向: 一是目标取向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将他的学生成功地引导到他想让学生们学习的领域。①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与学习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②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③

以目标为取向的定义,重点强调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技能取向的定义。比如,布朗(George Brown)等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更多地是从教学的复杂性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角度进行的。他们认为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起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有效的教学是复杂的智力的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其二,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进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的。他们进一步指出:有效教学是一种智力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地把握。如果教师欲有效地开展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教主题的选择与分析的能力、对是否运用了恰当教学策略的反思能力、选择优化的教学策略和合理的教学材料的能力以及组织和建构自己的观点、信息和任务的能力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真实教学情境的要求。进而,他们还认为,有效的教学是一种社会性的挑战,因为它不仅发生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之中,而且是在对传统教学目的和教学价值观的挑战中发生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能与学生进行清楚地交流与沟通,能够刺激学生积极的学习与思考,进而向他们

的教师提出有价值的或挑战性的问题。

三是成就取向的定义。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美等国政府和民众对提高学生学术成绩的强烈呼声,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也开始进一步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布什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要求各州都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要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在英国,目前“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已被放在了

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这就促使研究者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有效教学与学生成绩关系的研究上。

综观各种文献,可以看出,在西方对有效教学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很难找到

Dunkin,M.,﹠Biddle,B.The study of teaching[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4.转引自

教师角色The Reflective Roles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美] McIntyre,D. J., O’Hair,M.J.著,丁怡,马玲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03.

Koppi,A. J. etc.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High-tech Environment[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7,34(4):245. ③

Kyriacou, C.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Theory and Practice[M]. Starley Thornes Publishers,1997:5.

Geogra,B. and Atkins,M. Effe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M]. London: Routledge,1998:

1.

Koshy,V. Effective Teaching of Numeracy for The National Mathematics Framework[M].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1999,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