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采用MapMatrix等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数字测图。主要遵循“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利用航空数字影像建立立体模型,采集全要素数据,生成图形文件。1:1000作业方法采用“两内两外”进行,即外业像控、内业测图、外业调绘、修补测、内业编辑。 5.7.2.1 立体测绘地物、地貌的基本要求
a)测图之前应正确设臵管道半径、容差,测绘等高线、水涯线等连续线时不得出现抖动现象。
b) 数据采集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每幅图保存一个文件,文件名与图幅编号一致。
c) 地形要素采集按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执行。
d) 数据分类代码严格按国标规定(若采集代码与国标不符,要制作层对应表进行输出转换)执行,数据应分层存放,只有图廓线层(包括方格网线)存放完整内图廓线,其他层均不存放完整内图廓线。
e) 每个立体像对的测绘面积在像片上不得超过控制点连线外1cm,并要作好像对间接边。每幅图需测出内图廓线外以便接边。自由图边外最近的电力线、通讯线等架空杆位必须测绘,以保证图内电力线、通信线等有准确的连接方向。
f) 原则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地貌要素,直接采集;对无把握判断准确的(包括隐蔽地区、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地物以及无法确定性质的实体元素)地物须尽量采集,并作出标记由外业实地进行精确定位和补调。
g) 立体模型中地物轮廓全部可见的,用测标中心切准地物外轮廓和定位点采集,做到不遗漏、不变形、不移位。地物轮廓部分可见(另外有部分被阴影或影像遮盖的)时,要测绘出部分轮廓线。在辨别困难处作出标记,留作外业进行处理。水系如水塘、双线水渠及河流,以岸边线为外轮廓线(注意:当外轮廓线与水涯线的间距图上大于1mm时应分别测绘)。
h) 所有存在屋檐的房屋,为保证外业调绘对屋檐改正的准确判断,内业测图时无论是否看到房屋墙基,均按屋顶施测。
17
i) 河流、湖泊的水涯线以摄影时水位为准,测绘时将其闭合。
j) 测制1:1000地形图时,其平面坐标和高程取小数位都为0.1m。明显地物点、地形特征点、一类方位物上均要求测绘高程注记点。(如道路交叉口、独立地物点、山头、鞍部等)。
k) 等高线全部用人工以测标切准立体模型采集,不得采用软件自动生成,不得穿越房屋,且注意不得有点、线矛盾。
模型接边图幅接边点、线、面保持一致性。 5.7.2.2过程质量控制
a) 所有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必须经过检查员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继续下步工作。
b)采集的地物、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必须在立体模型上检查并作好记录。 c) 作业员上交的图幅除常规检查外,特别要注意采集数据分类正确性、有向线段的方向性、地物属性接边等问题的检查。
5.8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挂图采用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成 a) 影像为数字影像。
b) 影像处理要求:DOM影像应清晰,片与片之间影像尽量保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当色调不一致时应作色调调整。最小密度大于0.4,最大密度1.4~1.8,图面上不得有图像处理所留下的缺陷。在屏幕上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c) DOM接边重叠带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模糊。
d) DOM的裁切范围按1:2000分幅的50cm×50cm整公里裁切,DOM有效数据范围为图廓内的影像。但为了建库时DOM图幅之间实现无缝拼接,不出现空白像元,将正射影像数据范围向外扩20米。
e) 图内、外注记及图廓整饰:
图内注记内容包括居民地、大型单位、水系、山峰、山脉、省级以上的公路注记,注记字体大小参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
5.9 调绘、补测
5.9.1一般说明
外业调绘原则上以摄影时间为准。新增道路、大面积小区、标志性建筑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