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批准。就整个预算决策程序来说,它可以分作四个阶段: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事后监督。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预算周期”。 (3)什么是公共预算?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
答:所谓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公共预算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它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它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它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 8.论述题
(1)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所作的机会成本分析,是从宏观的角度,就整体的公共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部门能够比在非政府部门发挥更大的效益时,政府占用资源才是对社会有效力的,或说是具有效率的。因而,可以用“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评价公共预算决策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因这样一笔资金由非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大于其机会成本),那么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小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小于其机会成本),那么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缺乏效率的;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恰恰等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等于其机会成本),那么,这时整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下面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图1所示(见书),假定公共物品或服务和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支出效益曲线M和N均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A,而用于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B,且OA和OB的边际效益恰好相等,即OC=OD时,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这时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最有效率的;如果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仅为OA′,而且于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B′,OA′的边际效益大于OB′的边际效益,即OC′>OD′,且OA+OB=OA′+OB′=全国可用资源时,增加公共部门支出的
公共预算决策就是具有效率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整个社会的总效益可望获得增加。沿着这个方向调整,最终将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即每一货币单位无论花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还是花在私人物品或服务上,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由此,可将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备件用公式表示为
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
一旦整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满足了上述条件,则不仅资源配置状态是最优的,与此有关的公共预算决策也是最优的。
(2)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劣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下面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假定某一地区洪水经常泛滥,给该地区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治理洪水,政府拟建设一座防洪设施。其成本和效益如表1所示。
第一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
该防洪工程的效益和成本的计算表中的效益B、成本C栏所列。 第二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的比率。
如果对每个项目或方案都核算出效益和成本的总金额,那就可以随之计算出成本和效益的比率。通常使用的是两种比率:
其一,B/C(即效益/成本)比率。其值的最低限是1,凡低于1的项目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其二,(B-C)/C[即(效益-成本)/成本]比率。其值的最低限应是0,凡是低于0,即为负值的项目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本例的效益和成本比率的计算如表中的 B/C 和 (B-C)/C 栏所列。 第三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计算出效益和成本的比率之后,就可以据此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无论 B/C 比率还是 (B-C)/C 比率,都是值越大越好,因而优劣次序的确定可以按照数值的大小进行。在本例中,项目“A4”最优,“A1”次之,……,“A7”最劣(见表中次序栏)。 第四步,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选择和决策,要以上列次序作为一种根据,并要看限制条件的情况而定。以本例来说,如果有七个不同的项目,如何选择就要看公共支出总额是既定的,还是可变的。公共支出总额既定,如既定不得超过7亿元,那就是一个限制条件。在此情况下,就应选定项目“A4”、“A1”、“A5”和“A2”。因为这四个项目的成本之和刚好是7亿元,效益之和为11.7亿元,效益和成本之差∑B-∑C为4.7亿元。而这是在那样的限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可能的值,因而这样的选择也是最佳的。
如果公共支出的总额不是不变的,可以扩大,那么实际的选择面就较广,项目实施的“边际”可以推广。以本例来说,除“A4”、“A1”、“A5”、“A2”四个项目外,“A3”也可以选定,因为采用这个项目也还是可以使∑B-∑C的值有所增长;项目“A6”就是所谓边际项目,即得失相等;项目“A7”则是不应选定的。 以上便是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的实例。
第7章 公共收入
一、习题 1.填空题
(1)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相联系,这是公共收入的____原则。
(2)税率通常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可以具体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3)在课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收的负担程度和政府课税的程度就主要体现在____上。 (4)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称作____。
(5)除了税收和公债之外,政府通过其他形式取得的公共收入主要有____、捐赠、使用费、____等。
(6)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 2.判断题
(1)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所可能享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 )
(2)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公共收入,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有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 )
(3)消费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 )
(4)课税对象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 (5)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的唯一功能。( )
(6)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不是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途径而发生的。( ) 3.单项选择题
(1)实际上,课税客体就是( )。 A.税本 B.税源 C.课税对象 D.税目
(2)( ),就是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3)下面关于公债功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
B.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只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又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迅速地取得所需资金
C.公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集中,归政府使用,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