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11章

第1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一、习题 1.填空题

(1)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称作这种物品的_____。

(2)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作这种物品的____。 (3)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____等于____。

(4)公共财政需要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5)公共物品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可以完全实现。( )

(2)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

(3)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

(4)效率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 )

(5)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替代市场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 3.单项选择题

(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 )。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3)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 ) 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

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 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 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

(4)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 A.P=MPB<MSB,且P=MPC<MSC B.P=MPB=MSB=MPC=MSC C.P=MPB>MSB,且P=MPC>MSC D. P=MPB<MSB,且P=MPC>MSC

(5)下面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公式 = 的含义是:公共物品或服务 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 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或服务数量( )的总和

B.公式 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 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

C.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大于零 D.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小于零 4.多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

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公共所有

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D.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E.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2)公共部门必须履行资源配置这项经济职能的原因包括( )。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C.外部效应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不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3)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有( )。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收入分配不公 C.经济波动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4)对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归纳,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B.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鼓励市场去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C.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放任收入差距的出现、稳定经济 D.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E.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放任经济出现大的起伏 5.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6.简答题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2)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相比它具有哪些特征? (3)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应如何界定? 7.论述题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二、答案 1.填空题

(1)社会边际效益 (2)净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效益 社会边际成本

(4)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外部效应的存在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5)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 受益的非排他性 2.判断题

(1)× (2)× (3)√ (4)× (5)× 3.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B 4.多项选择题

(1)BCDE (2)ACE (3)ABC (4)ABCE 5.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答: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

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社会边际效益

答: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社会边际成本

答: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4)净边际效益

答:净边际效益表示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6.简答题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答:为了清楚地辨别公共物品或服务同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区别,经济学家们将萨缪尔森的定义加以引申,提出了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与私人物品或服务完全不同的三种特性: 第一,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企业或个人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

第二,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企业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的数量或质量。

第三,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不论个人或企业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或者,任何个人或企业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这时,就发生了休谟早在1740年就指出过的所谓“公共的悲剧”。

(2)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相比它具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相比之下,其突出的特征在于:一是整体性。也就是它是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出的,或者说大家都需要的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单独或分别提出的。二是集中性。也就是它由整个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而不能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分散的活动来加以满足。三是强制性。也就是它只能依托政治权力、动用强制性的手段,而不能依托个人意愿、通过市场交换的行为加以实现。易于看出,社会公共需要的实质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以满足或者通过市场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 (3)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应如何界定?

答: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

第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

第二,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有欠公平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第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 7.论述题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答: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首先,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企业或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企业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任何个人或企业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出现了“免费搭车者”这类“公共悲剧”,不能指望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会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或劳务的供给。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在个人之间以及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其二,外部效应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关键方面是相互影响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偿。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益,可称为正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效益。反之,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损,可称为负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成本。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如果不能予以纠正或抵消,其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不可能实现具有效率的均衡。这时,就不能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了,而必须由政府部门以包括公共财政手段在内的非市场方式来解决了。

其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主要是由垄断以及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存在造成的,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生产者按照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法则决定的产量水平,低于帕累托资源配置效率所要求的水平。按此决定的价格水平,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由此势必造成一种净效益的损失,或说是资源配置的失效。为了使产量增加到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并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公共财政必须进行干预。 其次,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初次分配状况极不公平。这样,客观上就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公共财政可以说天然地具有作为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这使得它可以大规模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

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手中征集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项目,如医疗保险、食品券补贴等,把资金移转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

最后,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稳定经济的职能,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稳定经济,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在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公共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方面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公共财政上的制度性安排,如累进所得税制,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答: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SB)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MSC)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最佳产量可以通过比较其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上的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来决定。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时,消费者为增加消费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超过了生产者为补偿因增加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要素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同时其境况又未因此而较前变坏。只要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至少会有一人会随该种物品或服务产量的增加而使自己的境况较前变好,同时又不会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较前变坏。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时,消费者为获得消费而愿付出的货币数额将不足以补偿生产者因增加生产而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消费者便不能在不使生产者境况变坏的条件下而使自己的境况变好。

因此,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MSB=MSC。

第2章 外部效应

一、习题 1.填空题

(1)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____或____。 (2)外部效应按照结果来分类可分为____和____。

(3)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____。 (4)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应的财政措施有_____和____。 (5)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税额同____相等。 2.判断题

(1)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产品的买者,还是卖者,都会在其决策中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会给其他人带来益处。( )

(2)所有的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影响都可称作外部效应。( )

(3)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会同社会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 )

(4)在存在负的外部效益的情况下,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

(5)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下的产量水平总是缺乏效率的。( ) 3.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的四项论述中,正确的有( )。 ①正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②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往往会出现供给不足 ④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往往会出现供给过多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关于“金钱的外部效应”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因某种物品或服务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而以价格上涨或下降形式给现有消费者带来的影响,称作“金钱的外部效应”

B.那些对第三者所造成的无法通过价格或者说不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影响,就是“金钱的外部效应”

C.“金钱的外部效应”同样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D.“金钱的外部效应”也在政府要采取措施加以矫正的外部效应范围之列 (3)下面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分析,四种情况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随着年产量增加一倍,外部总成本可能也随之增加一倍,外部边际成本保持不变 B.随着年产量增加一倍,外部总成本的增加可能大于一倍,外部边际成本递增 C.随着年产量增加一倍,外部总成本的增加可能小于一倍,外部边际成本递减 D.随着年产量增加一倍,外部总成本的增加可能小于一倍,外部边际成本递增 (4)在负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下列公式成立的是( )。 A.MSC+MEC=MPC B.MPC-MEC=MSC C.MEC-MSC=MPC D.MPC+MEC=MSC

(5)在正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下列公式成立的是( )。 A.MSB+MEB=MPB B.MPB+MEB=MSB C.MEB-MSB=MPB D.MPB-MEB=MSB

(6)外部效应内在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对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都通过矫正性的税收来实现内在化 B.对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都通过矫正性的补贴来实现内在化

C.对正的外部效应通过矫正性的税收来实现内在化,而对负的外部效应则通过矫正性的补贴来实现内在化

D.对正的外部效应通过矫正性的补贴来实现内在化,而对负的外部效应则通过矫正性的税收来实现内在化 4.多项选择题

(1)下面对外部效应进行分类,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按照外部效应承受者的不同,可以将外部效应区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

部效应

B.按照外部效应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

C.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D.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经济 E.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 (2)在下面关于外部效应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有外部效应

B.外部效应就是在价格中未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C.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简单地讲,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D.当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

E.在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 (3)下面关于外部效应内在化的五项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所谓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

B.对于正的外部效应,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C.对于负的外部效应,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

D.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资源配置由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

E.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边际效益或边际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5.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负的外部效应 (3)正的外部效应 (4)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5)矫正性的税收 (6)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6.简答题

(1)何谓正的外部效应?何谓负的外部效应?

(2)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 7.论述题

(1)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二、答案 1.填空题 (1)成本 效益

(2)正的外部效应 负的外部效应 (3)成本费用

(4)矫正性的税收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5)外部边际成本 2.判断题

(1)× (2)× (3)√ (4)× (5)× 3.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B (6)D 4.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E (3)ABCDE

5.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负的外部效应

答: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中考虑那些因此而受损害的人们的利益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过多的。 (3)正的外部效应

答:正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决策中计入其间交易可能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益处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不足的。 (4)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答: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效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5)矫正性的税收

答:矫正性的税收是指政府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6)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答: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

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6.简答题

(1)何谓正的外部效应?何谓负的外部效应?

答:对外部效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但最基本的还是依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分类。按照这一标准,可将外部效应区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前者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后者则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2)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

答: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既然造成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的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效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由此看来,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资源配置由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 具体来讲,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应(或说是实现外部效应内在化)的财政措施可区分为两类: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前者用于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后者则用于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7.论述题

(1)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答: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例如,由于污染环境,造纸行业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交易双方之外的其他人或企业造成损害。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

假定造纸行业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一点相交,这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D代表着购买者可从纸张的消费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也就是纸张的社会边际效益,即D=MSB。供给曲线S代表着企业为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的纸张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但是,这条曲线所代表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即S=MPC,而未将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纸张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在内,也就是未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社会边际成本MSC=MPC+MEC。因此,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不加干预的纸张市场的均衡在MPC=MSB点实现,这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不是最佳的,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应是MSC=MSB。有效的均衡应当在包括了私人边际成本和外部边际成本在内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同社会边际效益相等这一点实现,即

MSC=MPC+MEC=MSB。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例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就是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接种疫苗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一点。需求曲线D所反映的仅是消费者自身可从接种疫苗中获得的边际效益。消费者的决策所依据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效益,而未包括外部边际效益。这样一来,在D与代表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S(为简化起见,这一例子假设提供疫苗接种的私人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相交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依据私人边际效益做出的产量决策是不具有效率的。社会边际效益(MSB)可通过将私人边际效益(MPB)同外部边际效益(MEB)相加而求出。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益,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2)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答:矫正性税收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其操作办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矫正性税收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增加物品的生

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物品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将部分收入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物品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企业以及需要享受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企业;将负的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失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矫正性财政补贴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其操作方法是: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可归纳为: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3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

一、习题 1.填空题

(1)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这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之一—_____。

(2)把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____可以得到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 (3)把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____可以得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 (4)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这被称作____。 2.判断题

(1)人们可以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

(2)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公共财政来提供。( )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将其购买量调整到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恰

好等于其边际效益的水平。( )

(4)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佳产量,应当使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总和恰好等于该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 3.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和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水平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

B.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和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垂直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

C.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水平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对于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垂直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 D.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垂直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对于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要将个人需求曲线按水平方向相加,就可以得出其需求曲线 (2)下面各项对公式 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是指接受该种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任何个人本人所获得的边际效益 B. 是指该种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外部边际效益的总和

C.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SB),就是某一个人效益和由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带给其他所有社会成员的外部效益的总和

D.要实现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不一定非得MSB=MSC (3)下面各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B.不管社会中的成员人数有多少,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都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C.在成员人数较多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D.即使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也不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4)下面关于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②林达尔均衡的假设前提是: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第二,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

③如果一个社会是由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的,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这些人被称作“免费搭车者”。 ④只要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5)混合物品或服务( )。

A.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某些特性 B.具有可分割性 C.一定具有非竞争性 D.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4.多项选择题

(1)关于效用的可分割性和非可分割性问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B.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才能享用物品或服务

C.国防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典型例子,它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日常生活中的电冰箱属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它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 E.有些物品或服务虽然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但仍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服务

(2)关于公共物品在消费上所具有的非竞争性,下面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B.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大于零 C.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D.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小于零

E.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可由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 B.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可由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出 C.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可由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 D.实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E.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实现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的最佳水平

(4)混合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 A.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 B.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 C.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D.既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又不能由公共部门提供

E.既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采取政府部门以给予补助的办法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 5.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或服务 (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3)消费的非竞争性 (4)受益的非排他性 (5)林达尔均衡

(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6.简答题

(1)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2)什么叫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7.论述题

(1)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2)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或服务是怎样供给的? 二、答案 1.填空题

(1)受益的非排他性 (2)水平相加 (3)垂直相加 (4)林达尔均衡 2.判断题

(1)× (2)√ (3)× (4)√ 3.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A 4.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E (3)ABD (4)ABE 5.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或服务

答: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

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答: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

(3)消费的非竞争性

答: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4)受益的非排他性

答: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5)林达尔均衡

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答: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这即是说,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者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不为零。

(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答: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6.简答题

(1)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这被称作“林达尔均衡”。这一具有效率的均衡的实现,有两个假设为前提:其一,每一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其二,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上述的假设条件只有在人数非常之少的群体中,才是有可能存在的。 (2)什么叫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答:免费搭车者是指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中,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免费搭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只要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那么公共财政将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从而也就谈不上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了。 由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只有依靠政府部门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问题。政府部门一方面以征税方式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征税收入转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 7.论述题

(1)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答: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指的是那种只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

企业提供的、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并很容易将未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物品或服务。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效用则具有可分割性,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单位,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谁付款谁受益。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它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某种一定数量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实际上就排除了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在受益上是必须具有排他性的,只有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人们才愿意为之付款,生产者也才会通过市场来提供。 (2)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或服务是怎样供给的?

答: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或服务多是居于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与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这两个极点之间的,它们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某些特性,被称作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包括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和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这即是说,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者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不为零。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这两类混合物品和服务既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采取

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可在技术上实现排他,但其生产或消费很可能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如果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必须由公共财政给予补贴,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供给不足。如果由政府部门直接出资经营,往往也需通过市场上的销售渠道,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的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对于通过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便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实践中是以政府的供给为主,还是以市场的供给为主,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4章 公共选择

一、习题 1.填空题

(1)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____。

(2)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这种偏好结构称作____。

(3)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标时,____交易就会发生。

(4)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投票者是否参加投票,主要取决于一是____;二是投票对____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5)政党的行为是为了追求____。 2.判断题

(1)投票者须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决定的。( ) (2)一个人承担的税收份额恰好与政府为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相等,此时他获得的满足程度最大。( )

(3)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也有可能出现循环现象。( ) (4)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性,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

(5)投票交易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收益大于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

(6)投票交易的结果必然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

(7)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

(8)实证分析表明,官僚们对政府预算极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过剩,而高于其最佳的产量水平。( )

(9)特殊利益集团在获得来自政府支出增加的效益的同时,不必以其他人的境况因此变坏为前提。( ) 3.单项选择题

(1)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其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达到这样的水平( )。

A.他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恰好与该种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相等 B.他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小于该种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 C.他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大于该种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

D.无论他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是大于还是小于该种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只要是不等于就可以

(2)何谓中间投票者?( )

A.中间投票者是指虽然具有投票资格,但是在提案间举棋不定,不知该将选票投向哪一个提案的这样一些投票者

B.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

C.中间投票者是指那些虽然没有投票资格,但却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投票者的理性行为,进而影响投票结果的这样一些投票者

D.中间投票者是指受他人影响,将选票投向本不能代表自己意愿的提案的这样一些投票者 (3)中间投票者定理实际上告诉人们( )。

A.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放弃对中间投票者的争取 B.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对中间投票者施加影响,使其放弃原先的主张,转为支持自己的主张

C.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D.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坚持自己的竞选方案,有没有中间投票者的支持无所谓

(4)投票者参与投票的原因不包括什么?( ) A.参加投票的效益大于成本

B.不存在投票交易或隐含的投票交易情况 C.投票对公共选择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D.一些国家将参加投票规定为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5)唐斯的模型说明( )。

A.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公共利益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的 B.政党或政治家并不是凭选票的极大化来实现自我利益的 C.政党或政治家都是以互投赞成票来争取选票的

D.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4.多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税收份额(tax shares)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税收份额,有时也称作税收价格(tax prices),是指事先公布的公民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

B.税收份额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的一部分

C.对每一投票者来说,这些税收份额代表着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价格,其总额必须等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没有盈余或赤字)

D.如果以 代表某一投票者须承担的某种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份额的成本,那么,对于所有投票者来说, 必须等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成本

E.在税收份额的分布既定的条件下,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人们为每单位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增加。因此,除非这种成本的增加伴随着效益的增加,否则,税收份额的增加肯定会减少人们对增加公共物品或服务产量的支持率

(2)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一项有关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产量提案能否获得通过,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 )

A.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票者总数的比例。

B.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C.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效益信息的难易程度 D.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E.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3)下面阐述单峰偏好、多峰偏好与投票结果之间关系的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

B.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现象,那就说明,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

C.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多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

D.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不会是唯一的,而会出现循环现象

E.中间偏好峰即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提案将在投票中获胜 5.名词解释 (1)简单多数规则 (2)政治均衡 (3)单峰偏好 (4)中间投票者定理 (5)互投赞成票 (6)特殊利益集团 6.简答题

(1)何谓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7.论述题

(1)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

二、答案 1.填空题 (1)政治均衡 (2)多峰偏好 (3)隐含的投票

(4)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公共选择 (5)选票极大化 2.判断题

(1)√(2)√(3)×(4)√(5)√(6)× (7)√(8)√(9)× 3.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4.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E 5.名词解释 (1)简单多数规则

答:通过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要求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融资方式方面达成协议,但不能要求就这一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采用简单多数规则,即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 (2)政治均衡

答: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这就取得了政治均衡。税收份额也称税收价格,是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一部分。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所决定的。

(3)单峰偏好

答: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4)中间投票者定理

答: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5)互投赞成票

答:投票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提案进行投票,其中既有投票者所赞成的,也有其所反对的。如果投票者对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作“互投赞成票”。 (6)特殊利益集团

答:特殊利益集团是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集团,它们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或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常常左右税收负担的水平及其分布、政府财政补贴的去向、政府支出项目的设置,并对政治均衡的最终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6.简答题

(1)何谓政治均衡?

答: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问题上,公共选择涉及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供给和相应的税收份额。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税收份额是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一部分。对投票者来说,它代表着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价格,其总额必须等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决定的。在税收份额的分布既定的条件下,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人们为每单位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所必须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增加。因此,除非这种成本的增加伴随着效益的增加,否则,税收的增加肯定会减少人们对于增加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的支持率。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答:中间投票者是指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中间投票者定理是指,在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就是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根据中间投票者定理,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因为该提案会使整个社会的效益损失最小,获得的效益最大。实际上,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多数规则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的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选票的极大化,必须使自己的提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7.论述题

(1)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

答:投票者是否参与投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二是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参加投票的效益,来自于投票者行使公民权利获得的满足和利益。参加投票的成本,则是指投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参加投票有净效益的情况下,投票者才会乐于参加投票。很多人因确信其投票不会对投票结果产生任何影响而不愿意参加投票,这通常出现于投票人数相当多的社会。投票者选择弃权的策略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如果所有投票者都选择这种行为方式,其结果也就不会有以投票为特征的公共选择过程了。为了防止在投票活动上的“免费搭车者”现象的出现,一些国家将参加投票视为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投票过程中,在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上意见一致或相似的人们,往往会组合成一个势力集团,形成政党。政党不仅对交付投票者表决的提案的形成施加影响,而且当有关提案的信息相对稀缺时,他们的政治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政党的纲领通常由一系列分别迎合少数投票利益的项目所组成,通过将这些项目巧妙地进行组合,并将其成本分散到多数人身上,政党就可以赢得选票。可以用追求选票极大化来解释政党的行为,选票极大化往往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获得政治权利的先决条件。政党的提案只有满足中间投票者的意愿,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实现其自我利益。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其效率会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将公共权力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政府部门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同私人部门生产或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存在很大差别。政府部门之间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竞争;政府部门

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公共物品或服务不以价格形式出售。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将公共权力极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公共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控制的社会资源的数量正相关。因此,公共部门权力极大化必然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极大化,这会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过剩,高于其最佳水平。

政府部门通常拥有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垄断权,只有政府部门本身能够掌握有关这些物品或服务的信息,这使得官员们将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效益人为夸大,从而使得通过投票过程所决定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进一步增加。

特殊利益集团是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集团,它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压或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常常左右税收负担的水平及其分布、政府财政补贴的去向、政府支出项目的设置,并对政治均衡的最终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第5章 公共支出

一、习题 1.填空题

(1)公共支出指的是政府为而____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也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2)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不同,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____和创造性支出。

(3)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不同,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____。 (4)可控制性支出可以解释为____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5)对公共支出的预算分类,是根据公共预算所编列的____来进行的。 2.判断题

(1)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性、单方面的转移,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

(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3)购买性支出可分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者的区别在于支出项目发生后是否形成资产。( )

(4)所谓特殊利益支出,指的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如国防支出、警察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 3.单项选择题

(1)从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这一理论是( )。 A.瓦格纳定律 B.梯度增长模型 C.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2)下列不属于消耗性支出的是( )。 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行政管理费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3)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 A.失业救济金 B.财政补贴 C.投资拨款 D.养老金

(4)一般利益支出,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效益的支出,其中属于一般利益支出的是( )。 A.教育支出 B.警察支出 C.医药支出 D.居民补助支出 4.多项选择题

(1)对财政支出进行统计分类,其划分依据是政府预算中的支出项目,它包括( )。 A.行政管理支出

B.国防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政府债务支出 E.经济建设支出

(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消耗性支出的是( )。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 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 E.失业救济金

(3)下列关于“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理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C.其结论是: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D.它是皮考克和怀斯曼提出的一种支出增长理论 E.它是鲍莫尔提出的一种支出增长理论

(4)从不同角度说明公共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有( )。 A.瓦格纳法则 B.拉弗曲线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D.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E.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5.名词解释 (1)消耗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3)创造性支出

(4)可控制性支出 (5)非均衡增长模型 (6)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6.简答题

(1)在理论上和预算上,公共支出应分别做怎样的分类? (2)简要解释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7.论述题

(1)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2)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二、答案 1.填空题 (1)履行其职能 (2)预防性支出 (3)不可控制性支出 (4)不受法律和契约 (5)支出项目 2.判断题

(1)√(2)×(3)√(4)× 3.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4.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 (3)AC (4)ACDE 5.名词解释 (1)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exhaustive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

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2)转移性支出

答: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3)创造性支出

答:创造性支出(creative expenditures)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加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4)可控制性支出

答: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释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5)非均衡增长模型

答:鲍莫尔在他建立的所谓“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中,将国民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即有技术进步的部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前者如制造业,后者则为服务业和政府部门。鲍莫尔假定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相等,且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上调。据此,他对两个部门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并获得了下列结论: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上扬,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或是维持不变,或是不断下降;如果消费者对生产率增长缓慢部门的产品需求富有弹性,该部门的产品产量将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完全停产;如果要维持生产率较低部门的产品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须使劳动力不断涌入该部门;如果要维持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政府部门的支出只能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根据以上推论,鲍莫尔得出了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6)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答:在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看来,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处于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步入“起飞”,并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之后,政府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对私人部门投资起补充作用的方面,公共投资的规模虽有可能减少,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趋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加为前提。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从以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支出结构,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这些旨在进行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这又进一步使得公共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6.简答题

(1)在理论上和预算上,公共支出应分别做怎样的分类?

答:对公共支出的理论分类,可根据分析问题的不同需要进行如下区分: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可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对公共支出的预算分类,是根据公共预算所编列的支出项目来进行的。预算支出项目编制通常与政府部门的职能或机构设置相结合,即有多少职能就设置多少支出项目,有多少机构就设置多少支出项目。各国的情况虽有不同,但归纳起来,大体有下列几项:国防支出;外交事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其他支出。

(2)简要解释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答: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值得作为重点提及的主要有如下几种: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倾向于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履行越来越多的职能的角度做出解释;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倾向于从公共收入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而增长,并导致公共支出相应增长的角度做出解释;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倾向于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公共支出结构做出相应变化的角度做出解释;鲍

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则倾向于从公共部门劳动生产率偏低必导致其规模偏大的角度做出解释。 7.论述题

(1)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第一,消耗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消耗性支出,首先影响到物品或服务的销售市场。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品或服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后才能被使用;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能实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消耗性需求构成的。政府雇员、军事人员及其家庭的消费需求、政府部门本身的消耗性需求都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通过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实现的,显然它们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投资需求,主要是资本品的投资。私人部门只有在市场情况对它们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这种投资,而只有在政府大量订货的刺激诱导下,市场情况才能满足其追求最大利润的欲望。所以,没有相应的政府消耗性支出,私人部门的生产投资必然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至于政府部门本身的消耗性需求,更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增减变动会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在此不必赘述。简言之,政府的消耗性支出是各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二,消耗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消耗性支出,既然能够影响流通,自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政府消耗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消耗性支出的增加和减少。

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增加,即政府对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导致市场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上升,企业扩大生产,所需资本品和劳动力增加。同样的道理,在各部门企业之间出现连锁反应、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社会生产普遍增加。随之,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亦将有相应的反响:在资本市场方面,由于投资的利润率有所提高,原来不愿投资的市场游资会转向生产,或者个人将储蓄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失业者会被吸收到生产中去,或者新生劳动力获得就业的机会。资本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均为继续扩大社会生产提供了所需的物质条件。于是,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当消耗性支出减少时,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政府对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减少,导致市场价格

下降,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收缩生产,所需资本品和劳动力减少。同样的道理,在各部门企业之间出现连锁反应、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减少可能导致社会生产普遍萎缩。随之,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亦将有相应的反响,一方面出现游离的闲散资本,另一方面出现失业的劳动力。由此而引起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减少,都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继续萎缩。于是,政府消耗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而导致社会生产萎缩,形成经济衰退的局面。 第三,消耗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如果政府消耗性支出的总额不变,而只是所消耗的物品或服务的种类发生变动,那么,为政府提供所需物品或服务的各个企业分别从政府消耗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便会因此而发生变动,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消耗性支出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

如果政府的消耗性支出不是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而是普遍增加或普遍减少,那么,为政府提供所需物品或服务的各个企业或部门从政府消耗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从而引起GDP分配状况的相应变动。

(2)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第一,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是通过其对社会总需求构成中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作用来实现的。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由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和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所构成的。这些支出的结果,是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注入私人部门之中。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这些支出会直接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依这些个人或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而形成消费需求;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这些支出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其中一部分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投资支出,另一部分则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报酬的途径而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步形成消费需求。这就是说,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的相当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第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对生产的影响,视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而有所不同。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居民,如居民生活补贴,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它是通过受补贴的居民将所受领的补贴用于购买物品或服务之后才实现的。当享受补贴的居民领

到补贴金时,就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力,从而会增加对大众消费品的需求,并导致这类物品或服务的产量的相应增加。

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如企业生产补贴,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向企业发放补贴的目的,就是保障其所得利润不低于应有的水平,以鼓励私人企业对利润较低或风险较大的行业进行投资,或者,使有亏损的私人企业得以维持其原有的生产规模,继续经营。所以,企业生产补贴通过对一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给予支持,帮助其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可以在促进生产发展或遏制生产规模萎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就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居民生活补贴来说,它实质上是在GDP已经完成了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转移性支出的资金来源于各种纳税人在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各种收入,如利润、利息、地租和工资。转移性支出的对象又是特定的,且主要限于那些收入低于维持通常生活标准所应有的水平(即在所谓贫困线或收入保障线以下)的居民。于是,通过转移性支出这一渠道,收入的分配格局会发生有利于享受居民生活补贴的个人或家庭的变化。

就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企业生产补贴来说,其资金来源当然也是政府的税收收入,而税收收入又是政府取自各种纳税人在GDP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收入。通过课税和转移性支出的过程,收入中的一部分便会由纳税人的手中转移到享受补贴的企业手中,从而导致纳税人和享受补贴企业在GDP分配中所占份额的相应变化。很显然,这种变化不利于前者,而有利于后者。

第6章 公共预算:决策及其经济分析

一、习题 1.填空题

(1)以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公共预算可分为____和____。

(2)公共预算决策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和____。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预算周期”。

(3)公共预算原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中国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 )

(2)预算草案最终要由国务院审查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 )

(3)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称作零基预算。( ) 3.单项选择题

(1)下列预算年度类型中,世界各国采用最多的是( )。 A.历年制 B.4月制 C.7月制 D.10月制

(2)对于那些效益可以直接用货币量化的财政支出项目,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 A.最低费用选择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机会成本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3)下列有关政府预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政府预算反映政府官员的偏好和支出意愿 B.政府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财政收支状况 C.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D.政府预算是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 (4)以内容的差别为依据,财政预算可分为( )。 A.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 B.总预算和分预算 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单一预算和复式预算 4.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政府预算分类方法有形式上的分类和内容上的分类。以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政府预算通常包括( )。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E.绩效预算

(2)公共预算的基本原则有( )。 A.可靠性 B.精细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公开性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B.公共预算应该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

C.公共预算反映着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D.公共预算是财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E.公共预算属于国家机密,不应向社会公众透露

(4)世界各国的预算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草案拟订 B.预算编制 C.预算批准 D.预算执行 E.预算事后监督

(5)以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 E.绩效预算 5.名词解释 (1)公共预算 (2)零基预算 (3)复式预算 (4)机会成本分析 (5)成本—效益分析 6.计算题

某空军作战任务为炸毁敌方一座大桥,有如下两种作战方案:

(1)动用传统的强击机编队,用常规炸弹进行密集轰炸。需出动100架次飞机,投掷400枚炸弹,我方飞机的成本为1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5%,飞行员的训练费用为1,000,000元/人,每架飞机需飞行员1人,炸弹为10,000元/枚。

(2)使用高科技隐形歼击机并配备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需使用隐形攻击机2架,投掷精确制导炸弹2枚,飞机成本为20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0.01%,炸弹成本为100,000元/枚,飞行员训练费用为1,500,000元/人,每架飞机载飞行员1人。 试比较哪个方案更有效率? 7.简答题

(1)公共预算的原则都有哪些? (2)简述公共预算决策的程序。

(3)什么是公共预算?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 8.论述题

(1)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2)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二、答案 1.填空题

(1)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2)预算的事后监督

(3)公开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年度性原则 2.判断题

(1)×(2)×(3)√ 3.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4.多项选择题

(1)CD (2)ACDE (3)ABCD (4)BCDE (5)AD 5.名词解释 (1)公共预算

答: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零基预算

答:零基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年度的公共收支状况。 (3)复式预算

答:复式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4)机会成本分析

答:机会成本分析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只有当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能够创造出较非政府部门使用更大的效益时,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才是具有效率的。 (5)成本—效益分析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劣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6.计算题

答:方案一:炸毁大桥的成本为:10,000,000×(100×5%)+1,000,000×(100×5%)+10,000×400=59,000,000(元)

方案二:炸毁大桥的成本为:200,000,000×(2×0.01%)+1,500,000×(2×0.01%)+100,000×2=240,300(元)

因为240,300远小于59,000,000,所以应采用方案二。 7.简答题

(1)公共预算的原则都有哪些?

答:一定的公共预算制度,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建立和调整。自公共预算产生之后,便开始了对公共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影响较大并为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公共预算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完整性。这就是要求政府的公共预算必须包括其全部公共收支项目,反映它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有预算外的公共收支项目存在,不允许有在公共预算管辖之外的公共财政活动。②公共预算必须具有统一性。这就要求公共预算收支按照统一的程序来计算和编制。任何机构的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公共预算,而不应只列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③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年度性。这就是要求公共预算按年度编制,列出全年的公共收支,对年度公共收支进行比较,不应对年度之后的公共收支做出任何事先的安排。④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可靠性。即收支数字必须正确估计,不能估计得过高或过低;各种收支的性质必须明确地区分,不能掺杂混同。⑤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公开性。即全部公共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

一套公共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公共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也要考虑到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事实上,各国所推崇的公共预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要随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 (2)简述公共预算决策的程序。

答:公共预算的决策程序大体是在每一个预算年度开始之前,由政府的预算编制机关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经立法机关审议批准,成为正式预算;预算年度开始后,由政府行政机关负责执行预算,并由审计机关进行日常监督;预算年度终了后,由执行预算机关就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编制该年度的实际收支报告(决算),经审计机关审核后,由立法机关

予以批准。就整个预算决策程序来说,它可以分作四个阶段: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事后监督。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预算周期”。 (3)什么是公共预算?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

答:所谓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公共预算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它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它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它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 8.论述题

(1)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所作的机会成本分析,是从宏观的角度,就整体的公共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部门能够比在非政府部门发挥更大的效益时,政府占用资源才是对社会有效力的,或说是具有效率的。因而,可以用“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评价公共预算决策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因这样一笔资金由非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大于其机会成本),那么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小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小于其机会成本),那么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缺乏效率的;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恰恰等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或者说是等于其机会成本),那么,这时整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下面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图1所示(见书),假定公共物品或服务和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支出效益曲线M和N均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A,而用于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B,且OA和OB的边际效益恰好相等,即OC=OD时,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这时的公共预算决策就是最有效率的;如果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仅为OA′,而且于私人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支出为OB′,OA′的边际效益大于OB′的边际效益,即OC′>OD′,且OA+OB=OA′+OB′=全国可用资源时,增加公共部门支出的

公共预算决策就是具有效率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整个社会的总效益可望获得增加。沿着这个方向调整,最终将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即每一货币单位无论花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还是花在私人物品或服务上,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由此,可将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备件用公式表示为

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

一旦整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满足了上述条件,则不仅资源配置状态是最优的,与此有关的公共预算决策也是最优的。

(2)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劣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下面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假定某一地区洪水经常泛滥,给该地区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治理洪水,政府拟建设一座防洪设施。其成本和效益如表1所示。

第一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

该防洪工程的效益和成本的计算表中的效益B、成本C栏所列。 第二步,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的比率。

如果对每个项目或方案都核算出效益和成本的总金额,那就可以随之计算出成本和效益的比率。通常使用的是两种比率:

其一,B/C(即效益/成本)比率。其值的最低限是1,凡低于1的项目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其二,(B-C)/C[即(效益-成本)/成本]比率。其值的最低限应是0,凡是低于0,即为负值的项目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本例的效益和成本比率的计算如表中的 B/C 和 (B-C)/C 栏所列。 第三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计算出效益和成本的比率之后,就可以据此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无论 B/C 比率还是 (B-C)/C 比率,都是值越大越好,因而优劣次序的确定可以按照数值的大小进行。在本例中,项目“A4”最优,“A1”次之,……,“A7”最劣(见表中次序栏)。 第四步,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选择和决策,要以上列次序作为一种根据,并要看限制条件的情况而定。以本例来说,如果有七个不同的项目,如何选择就要看公共支出总额是既定的,还是可变的。公共支出总额既定,如既定不得超过7亿元,那就是一个限制条件。在此情况下,就应选定项目“A4”、“A1”、“A5”和“A2”。因为这四个项目的成本之和刚好是7亿元,效益之和为11.7亿元,效益和成本之差∑B-∑C为4.7亿元。而这是在那样的限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可能的值,因而这样的选择也是最佳的。

如果公共支出的总额不是不变的,可以扩大,那么实际的选择面就较广,项目实施的“边际”可以推广。以本例来说,除“A4”、“A1”、“A5”、“A2”四个项目外,“A3”也可以选定,因为采用这个项目也还是可以使∑B-∑C的值有所增长;项目“A6”就是所谓边际项目,即得失相等;项目“A7”则是不应选定的。 以上便是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的实例。

第7章 公共收入

一、习题 1.填空题

(1)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相联系,这是公共收入的____原则。

(2)税率通常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可以具体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3)在课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收的负担程度和政府课税的程度就主要体现在____上。 (4)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称作____。

(5)除了税收和公债之外,政府通过其他形式取得的公共收入主要有____、捐赠、使用费、____等。

(6)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 2.判断题

(1)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所可能享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 )

(2)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公共收入,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有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 )

(3)消费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 )

(4)课税对象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 (5)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的唯一功能。( )

(6)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不是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途径而发生的。( ) 3.单项选择题

(1)实际上,课税客体就是( )。 A.税本 B.税源 C.课税对象 D.税目

(2)( ),就是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3)下面关于公债功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

B.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只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又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迅速地取得所需资金

C.公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集中,归政府使用,在正

常情况下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D.政府的资本性支出,是绝对不能以发行公债作为财源的 (4)政府收取使用费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财政收入

C.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设施的“拥挤”问题 4.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收入,也可以称为( ),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A.财政收入 B.税收收入 C.政府收入 D.债务收入 E.国有经济收入

(2)以公共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收入区分为( )。 A.税收 B.公债 C.其他收入 D.利息收入 E.股息收入

(3)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 )。 A.公平原则 B.受益原则 C.支付能力原则 D.效率原则 E.便利的原则

(4)税收具有下面哪些特点?( ) A.税收是由政府征收的 B.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 C.税收是强制征收的 D.税收是无偿征收的 E.税收的征收有固定限度

(5)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课税客体 D.税目 E.税率

(6)课税对象解决的是课税的直接( )问题,税源则是税收收入的最终( )问题。 A.依据 B.核心 C.来源 D.去向 E.方式

(7)公债的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自愿性 D.有偿性 E.灵活性

(8)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