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论二

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在探讨人类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圣人立象以尽意”

25

分析

这里提出的“言、象、意”问题,虽然是指非文本而言,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广义(包括文学与非文学)文本的构成的三个要素。

后来,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则更为详明地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26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周易略例〉〉

分析

王弼认为,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27

西方

早在古希腊,就有关于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的萌芽。不过真正把它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

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