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社会医学教案李万里 - 图文

Medical model :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及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医学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有哪些?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的有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以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提倡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提出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等综合性卫生措施,才有可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社会卫生策略…….。 健康一二一: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作业与思考题: 思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有何指导意义?五星级护士的职能是什么?

医学院教案续页

授课章节 第十三章 社会卫生状况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内容,了解中国乃至全球的卫生状况对于医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卫生状况研究的意义、资料来源;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 理解: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复合指标; 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的涵义、评价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主要知识点: 重点:社会卫生状况的涵义、评价内容 难点: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复合指标; 主要知识点: 社会卫生状况概述;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状况;中国卫生状况; 社会卫生策略。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并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法。 手段:主要采用PPT课件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时间安排、媒体选用、板书设计、师生互动设计等): 时间安排: 一、社会卫生状况概述(10分钟) 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40分钟) 三、世界、中国卫生状况(20分钟) 四、社会卫生策略(15分钟) 五、小结(5分钟) 媒体选用:主要采用PPT课件授课 板书设计: 社会卫生状况 概述 评价指标 策略

师生互动: 通过提问及课堂练习进行互动。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 对于卫生服务提供者(卫生诊断):找出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 对于卫生决策和管理者(政策、计划的依据):有助于科学制订改善社会卫生措施,动员有限的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的健康 ; 对于外部资助者,干预措施的实施者(有效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干预措施。评价卫生事业发展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 第一、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第二、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 第三、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 第四、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第五、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