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包豪斯的建筑风格已经成为著名的国际风格,此外,很多专业艺术学校的工业设计课程都受到包豪斯课程设置的影响。我们在莫霍利-纳吉编写的《运动中的视觉》(Vision in Motion,1947年)和捷尔吉·凯佩斯(Gykrgy Kepes)编写的《视觉语言》(Language of Vision,1944年)这两本教科书中,可以看到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探索活动。在此之前,现在却被基础设计、设计基础知识、或某些学校称之为基础课学习(foundation year of study)的那类课程所取代。”(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第283页)

2、“包豪斯反映了20世纪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内最具活力和持久性的潮流之一(对画家和雕塑家来说也是如此)。人们居住和工作的房子,生活中的物品如家具、雕塑、壁画、陶艺、织物等,还有平面设计,在80年前魏玛和迪索的包豪斯工厂中都能找到原型。”(保罗·路易《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

“个人创作至今仍是艺术学校的课程基础,包豪斯对年轻艺术家、建筑师及设计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包豪斯不仅是20世纪最出名的艺术学校,他还是第一个持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的一种理念。”(保罗·路易《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

3、“就是这所学校(编者按:包豪斯),首先发明了我们日常使用的钢管座椅和类似的家具。”(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第312页)

“80年前,具有包豪斯设计风格(魏玛时期)的第一批家具付诸制造,而现在在全世界的公共及私人空间中都能看到此类风格的家具,以包豪斯为原型的铬或皮革的椅子也依然是现代性的象征。包豪斯是年轻人的精神中心,而未来世界的面貌终归有一天将由这些充满活力充满才智的年轻人来创造。”(保罗·路易《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

4、“1932年上台的纳粹政府关闭了包豪斯学院,并解散了学院的教职员工。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一批人来到美国定居。莫霍利—纳吉在伊利诺伊设计学院任教,阿伯斯起初在黑山学院当教师,后来成为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负责人。格罗皮乌斯在哈佛大学建筑系当负责人,而凯佩斯则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员。这批教师无论到哪里定居,他们都是根据包豪斯所确立的方针来进行艺术、工业

设计、建筑和工艺教学改革的。”(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第283页)

“1933年4月11日,因为德国正处在世界大战的旋涡之中,包豪斯学校无法继续办下去了。许多教职人员开始外逃,其中最有影响的大部分都逃到美国去了。从此,包豪斯开始名满世界,尤其是在美国和英国。在这两个国家,艺术设计学校及建筑学校开始追随包豪斯的教学,包豪斯的理念在它解散之后的几年中竟然传播到了全世界,并且还有了一个继承者,就是位于芝加哥的新包豪斯学校,但不幸这个学校也在数年之后停办。”(保罗·路易《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那种归属于生活的全然性,包容一切无所排斥的态度,已经预料到了今天包豪斯全面的归来。它反对狭隘的特殊化、专门化。在包豪斯的影响下,那个时候的雕塑也是很有活力和很前卫的。”(保罗·路易《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

5、“鲍豪斯的历史结束了,但它的艺术思想却得到广泛的传播。30年代许多著名流亡艺术家把《鲍豪斯》的艺术思想带到了世界各地。过了很久以后,人们才亲眼目睹了这种艺术思想对建筑工业的卓著功效,同时也意识到他对绘画艺术的重大意义。1950年以后,艺术的构成主义与具象艺术发展到第三阶段,人们才普遍重新对《鲍豪斯》发生兴趣,并给予它在艺术史上应有的地位。”(保尔·福格特《20世纪德国艺术》第228页)

6、“法国的先锋派一直对鲍豪斯作品崇敬有加,还在鲍豪斯获得国际承认前,他们就感觉到它的影响,接受了它的思想。”(罗斯玛丽·兰伯特《剑桥艺术史》第274页)

7、“无论人们对包豪斯的态度怎样变化,事实上,在任何一门视觉艺术的创造活动的历史中,它所占据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如果没有包豪斯,我们就难以想象现代环境会是怎么一副样子。它在形形色色的话动中留下了个可磨灭的印迹,对摄影、建筑和新闻设计都有影响。包豪斯的思想起源于建筑与设计领域中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却是大相径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制造联盟,以及威廉·莫里斯所倡导的罗曼蒂克的中世纪风格,后者还有表现主义为它进一步推波助澜。从魏玛时期的纷争可以看出,这些手法在相互之间存在着何等巨大

的矛盾,但是,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矛盾,包豪斯才为设计与建筑问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从已达百年之久的历史主义的桎梏下彻底获得了解放。而这种解放,正是包豪斯最卓越的成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第220页)

参考书目:

1.《剑桥艺术史》,罗斯玛丽〃兰伯特等著,钱乘旦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2.《艺术词典》,[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著,范景中主编,殷企平、严军、张言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5月第一版。

3.《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三版。

4.《西方视觉艺术史——现代艺术》,[法]埃蒂娜〃贝尔纳著,黄正平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5.《包豪斯》,[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6.《西方艺术教育史》,[美]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7.《前卫艺术的先驱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校》,保罗〃路易,《雕塑》2007年02期。

8.《20世纪德国艺术》,[德]保尔〃福格特著,刘玉敏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9.《艺术与观念》,[美]威廉〃弗莱明著,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

10.《西方现代艺术史》,[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11.《激进的美学锋芒》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著,周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12.《新包豪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Christopher Frayling文,孙仪先译,《设计艺术》,2004年02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