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初一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 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 1.读课文,思考:

①作者对“文学”有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描绘出的“文学”具有哪些魅力? 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文学”这个话题的?再从什么说到打开“文学”宝库的途径?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 3.精读第4节。

①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

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b.“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可举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理解。)

c.“有人说,……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智商”,查词典理解“野蛮”的词义后,再结合本段中的第6、7、8、9句来理解课文中“野蛮人”的含义。) ③作者在这一节中告诉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找出语句,并联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实际谈谈认识。) 4.精读6—11节,品读语句,理解含义。

①“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类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可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来理解。)

②“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教者简介:“展现漫长的历史”的,如《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的,如《静夜思》等唐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6—11节,读后说一说你对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兴趣?

5.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优美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试作背诵。

6.课后练习:就某一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写一则日记,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去理解、感悟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文学作品的实际去领会课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教学步骤:

1.侧重指导略读,感知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3—4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启发学生讨论并作适当讲解,弄清“为什么要打开文学大门”和“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赞美文学”的问题。(3)指导学生朗读文中需重点理解的语句和语段,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2.侧重精读理解领悟文章主旨。

(1)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文学有重要的育人作用的语句,再联系自己以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2)引导学生精读6—11节,启发学生认识文学的魅力,产生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3)指导学生诵读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在讲授新课之前,先精选例文,并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解析例文。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教学步骤:

1.感知课文,认识“文学”。 (1)听读小说,谈谈感受。

教者有感情地朗读一篇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的微型小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你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何触动?(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找出作者阐释“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语句,再品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认识和感情。教者相机作些点拨性讲解。 2.指导朗读,揣摩语言。可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

(1)教者先有感情地朗读6—11节,然后扼要解说作者引录《致文学》中的几节文字旨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之门。(2)引导学生默读这几节文字,找出各节中能表达其中心大意的句子,并思考第6—9节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赞美文学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者就学生讨论中的难点作出精当分析。(3)引导学生自选并揣摩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教者相机点拨。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我见到的大作家(节选)

第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赵丽宏。

可是当我看到穿着海蓝色立领衬衣,满头花白头发的高个子男人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几乎确认,照片上的赵丽宏不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照片上的他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几近苍老。

也许听课的人都感觉到了一种震撼内心的伤感,因此教室里安静得几乎像空籁的宇宙一般只剩下风和气流的声音了。

赵丽宏开始说话了,于是我终于在他紧撮的双眉中看到了那个常常陷入思考的头颅,我看到他几近忧郁的眼睛,即便在开一句玩笑的时候也充满了悲伤的幽默。

这一次,他并未真正为我们讲课,他给我们介绍一位搞遗传生命研究的科学家,他说:“自然科学有多么重要,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们迷醉在了整整一下午的生命和遗传的奥秘中忘乎所以,而赵丽宏,却悄悄地消失在了阳光明媚的午后。当我们醒来时,这个花白头发苍老的男人已经不知去向。

这是一个并不张扬的男人,可我何以在我的记忆中觉得他是细腻委婉到非要把他的情感用

跃动的句子来表达的呢?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听课的年轻写手羊羊悄悄在我耳边说:刚才那个很老的男人是赵丽宏吗?我本来以为他才三十多岁,看来诗人在读者的心中是不会老的。 羊羊说对了,诗人,怎么会老呢?赵丽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命科学家,而他自己,没有用诗的语言给我们上课,他悄悄走了,他让我确信他的诗是不能用口语来表达的,一如开在原野上绚丽的花朵,当你把它采摘下来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它的芳香。

那个看到真实的赵丽宏的下午过去了,而他的魅力,却依旧在我中学时代的那本诗集里灿烂弥放,不是用他的嘴,而是用他宁静致远的笔。 (摘自《东方论坛》2002年11月29日) 2.课文扩读材料 青春之门 赵 冬

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

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洞开了。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的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大门。

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那扇绚丽芬香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濛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揉进指甲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清晨,我在它的轻唤中醒来;夜晚,我在他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领域奋力攀登。仅仅只是在短短的路程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经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吗?

人生就像小姑娘跳方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使用建议: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又一扇庄严的神秘的大门,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把本文与《为你打开一扇门》比较阅读,着重突出两篇文章写作思路、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方

面的相似之处。 繁 星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它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形。从全篇看,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联想和想象呼之欲出。教学重点应放在比较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以及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上。 教学步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繁星的?

②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我观看繁星时的感受?

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结构全文的?由此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2.品读课文,感受情境,揣摩语言。

(1)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画出这些句子。

(2)结合“探究?练习”二讨论:在描写观星感受的语句中,你认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句?读一读,想一想,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提示:“母亲的怀里”给人以怎样的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②“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提示:繁星和萤火虫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样写表明了繁星怎样的情态?)

③“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提示:“我”既然“沉睡着”,怎么又“觉得”?这样写矛盾吗?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提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还在跑”包含了什么意思?) 3.问题探讨:

(1)作者所描写的繁星哪些是观察到的实景?哪些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先画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最后想一想,在作家的笔下,繁星为什么能这么多姿,这么富有生命?(提示:观察细致、感悟细腻、童心犹在、运用多种修辞、借助联想和想象等。)

(2)结合“探究?练习”一、三讨论:如今,你仰望星空,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 4.熟读课文第3节,力求背诵。 5.课后练习:

观察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并写一段话,描写出自己观看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根据“教学重点提示”,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自我感知、揣摩、探讨、积累、训练,教者适当加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1.设计导读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从前“我”在家乡观望到怎样的情景?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2)三年前,“我”在南京观看星天时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如今,“我”在海上观看繁星又有什么感受?

(4)文中哪些词句表明“我”对星天的认识越来越细微深切?哪些是作者观察的实景?哪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