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05.明代戏剧包括杂剧和传奇两种类型

【知识解读】明代戏剧主要包括杂剧和传奇两种类型。总体看来,明杂剧的成就比不上元杂剧,但还是出现了徐渭等代表着明杂剧的特色和成就的个性鲜明的讽刺喜剧作家。从元代的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在明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其盛况一直压倒杂剧,占据明代剧坛的主流。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的传奇作家,他的“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代表着明代传奇的最高峰。 第一节徐渭与明代杂剧

306.明代初期的政治环境与其时杂剧的题材内容 【知识解读】明初统治者对文艺控制得很严,朝廷曾颁布律条,规定乐人搬演杂剧或戏文者不得装扮历代帝妃和忠臣烈士、先圣先贤,不许有亵渎帝王圣贤的言词。虽然洪武、永乐、宣德、景泰几朝的皇帝和王公都喜好杂剧,但他们提倡的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在这种}土会政治氛围之下,成化以前出现的杂剧作品多为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题材内容比较狭窄,缺乏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307.朱权《太和正音谱》及其杂剧创作

【知识解读】《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和曲谱于一体,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元、明戏曲的要籍。它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l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代及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朱权自称作杂剧12种,今存2种。其一为《冲漠子独步大罗天》,这是一部神仙道化剧,写吕纯阳、张紫阳超度冲漠子入道之事。另一种为《卓文君私奔相如》,它敷衍脍炙人口的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对于文君之私奔表现的态度比较通达,但同时也在作品中宣扬了夫荣妻贵、天时际遇的思想。

308.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知识解读】朱有燉作有杂剧31种,是明代杂剧史上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其中《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属于粉饰太平的喜庆剧,《小桃红》、《十长生》、《辰钩月》等lo种属于度脱入道的神仙剧,《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等9种属于节义道德剧。他还有《豹子和尚》、《黑旋风仗义疏财》两种水浒题材的杂剧。朱有墩的杂剧缺少思想的锋芒,但音律谐美,文辞雅炼而不失自然。他的杂剧在形式上突破了元杂剧的许多惯例,有五折两楔子的结构,有南北曲并用的唱腔,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对明代南杂剧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09.明代中后期杂剧创作概况

【知识解读】明代中后期,虽然杂剧创作与传奇相比还处于劣势,但随着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性意识的张扬,杂剧在题材、内容上突破了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狭窄范围,出现了一些抒写情性的抒情剧、嘲讽人情世态的讽刺剧和鼓吹真情的爱情剧。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杂剧作家有王九思、康海、冯惟敏、徐渭等。从剧本的艺术结构看,这一时期的杂剧形式更加灵活,有的只有一折,有的长达八、九折,长短随表现内容而定。所用曲调大多是南北合套的,有的还是专用南曲的南杂剧。唱词也越来越文人化,杂剧成为文人娱宾遣兴、抒写心曲的工具,不再以舞台演出为主要目的了。

310.王九思《杜甫游春》

【知识解读】王九思的杂剧《杜甫游春》全名为《杜子美酤酒游春记》,又名《曲江春》,写杜甫春游长安,目睹安史之乱后曲江周围的萧条境况,痛责李林甫权奸误国,在典衣酤酒之后,决定拒绝朝廷翰林学士的征召,乘槎泛海,隐身避世。作者与宦官刘瑾同乡,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后受牵累而罢官。这部杂剧的创作,完全是借杜甫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骂当道之黑暗,感个人之不遇。吴梅评价该剧说:“其词雄放奔肆,俨然有关、马之遗。”

311.康海《中山狼》与明代杂尉的演变

【知识解读】康海《中山狼》取材于马中锡的文言小说《中山狼传》,是一部优秀的讽刺世情的寓言剧。该剧写主张兼爱的东郭先生冒着极大风险救了被赵简子人马所追杀的中山狼,不料这只饿狼竟要吃掉东郭先生。该剧并非为讽刺某人(旧说李梦阳)而作,而是对官场中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污浊风气的形象概括,是对世上一切忘恩负义的负心人的传神写照与绝妙讽刺。剧本最后借杖藜老人之口,指出世人或负君、或负父母、或负师、或负朋友、或负亲戚,“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都是中山狼么”,流露出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该剧主题鲜明,结构严密,关目紧凑,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动物,饶有童话趣味,富于教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明杂剧创作的转机。在此之后,讽刺性杂剧成为明杂剧创作的主流。 312.徐复柞《一文钱》、王衡《郁轮袍》

【知识解读】徐复祚《一文钱》写富豪卢至虽然金帛如山,却异常吝啬,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极其刻薄。某日他在路上拾到一文钱,生怕别人看见,百般焦虑,最后下决心花掉这一文钱,好不容易买到了一点芝麻,还特地躲到山上去吃。该剧描画人物入木三分,成功塑造了一位贪婪而悭吝的守财奴的形

象,是明代讽刺杂剧中的佼佼者。 王衡《郁轮袍》写无耻文痞王推冒充大诗人王维,在岐王处礼拜,于九公主前献媚,竟然将真王维的状元挤掉,自己夺得了状元。在一个真假难辨、关系网覆盖一切的腐败社会中,王维最终看破现实,拒绝了再度送来的状元桂冠,飘然归隐而去。该剧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

以上两种杂剧都以和尚点化、主人公终于醒悟作为结尾,意在说明无论是做金钱的奴隶,还是为追求成功而不择手段,都是对人性的异化。

313.冯惟敏《僧尼共犯》、孟称舜《桃花人面》 【知识解读】这两部作品是晚明人性解放思潮中出现的张扬男女真情的杂剧。冯惟敏的《僧尼共犯》写僧明进与尼惠朗在佛殿幽会,被邻人捉至官司,钤辖司吴守常将二人打了一顿板子,断令还俗成亲。剧作表现出对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所造成的人性痛苦的深刻同情,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孟称舜的《桃花人面》系据唐人孟棨《本事诗》中“崔护谒浆”的故事改编,写才子崔护与叶蓁儿的生死离合,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与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题旨相似。 314.徐滑的生平创作

【知识解读】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坎坷不遇,一度精神失常,自戕杀妻,入狱多年,晚年穷困潦倒,靠卖字画为生。徐渭多才多艺,精于诗文书画,在戏剧创作和戏曲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诗文集《徐文长集》,戏曲史论《南词叙录》,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玉禅师翠乡一梦》二折、《雌木兰替父从军》三折、《女状元辞凰得凤》五折,徐渭这四种杂剧合称《四声猿》。

315.徐渭《四声猿》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知识解读】《四声猿》中的《狂鼓史》、《玉禅师》是对黑暗政治、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弄,《雌木兰》、《女状元》是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狂鼓史》写祢衡被曹操杀害后,受阴间判官之请,在阴间重演击鼓骂曹,历数曹操专权弄国、陷害忠良等种种罪恶。该剧虽取材于《后汉书·祢衡传》及《三国演义》中击鼓骂曹的情节,实际上却是借古讽今,以曹操比严嵩,以祢衡比沈炼等不惧死亡与严嵩集团抗争的忠臣,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政治的控诉。《玉禅师》写玉通和尚拒不参拜官长,临安府尹柳宣教设美人计破了他的色戒,玉通羞愧自杀。玉通死后,为报复投胎为府尹之女柳翠,堕落为妓女以败坏柳氏

门风,后被玉通的师兄月明和尚点

醒,度脱为尼姑,皈依佛门。该剧通过官、佛斗争的一件小事,以漫画式的笔法,剥开了庄严佛国和正经官场的堂皇外衣:官府貌似冠冕堂皇,却不免设计害人;高僧宣扬四大皆空,却也会因色诱而走火人魔。世人强调的神圣与庄严之间的鸿沟,在徐渭看来,是不存在的,只要立意坚定即可成佛,高僧与妓女在人性上亦无甚差别。

《雌木兰》和《女状元》是讴歌女性的作品。前者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建立功勋,凯旋返乡后嫁给王郎。后者写女扮男装的黄春桃考上状元,获得了官职,但向要招她做女婿的周丞相说明真相后,却只好弃官为妇,埋没了满腹才情。“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作品流露的这类思想,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的严正挑战。但徐渭不可能为当时的女性找到真正的出路,木兰、春桃必须女扮男装才能有所作为,最后也只能回到闺房之中。两位女性的聪明才智是徐渭的自我写照,她们的最终遭遇,又表现了徐渭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与惋惜。 《四声猿》的曲词自然本色而藻彩焕发、高华爽俊而裱丽奇伟。四种杂剧长短不拘,所用曲调或为北曲,或为南曲,或南北兼用,时或采用民间小调,形式灵活自由,表现了徐渭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第二节明代的传奇 316.明代“传奇” 【知识解读】在明代剧坛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不是杂剧,而是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中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明代传奇从宋元南戏发展而来,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传奇在音乐和表演等方面比杂剧更为自由随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和《琵琶记》等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出现之后,南戏逐步规范化、文雅化,声腔也渐趋严密。随着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的发展成熟,传奇广为传播,取代杂剧,成为一代戏剧的主流。

317.明代前期传奇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知识解读】明初的传奇与杂剧情况相似,伦理教化的意味十分浓厚。朱元璋欣赏高明的《琵琶记》,

称其“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在帝王的提倡下,明代前期出现了一些宣扬忠孝节义的传奇作品。

弘治时期的文渊阁大学士、理学家邱溶创作了《五伦全备记》,写伍子胥的传人伍伦全和他的异母弟伍伦备既忠于君,又孝于父,且夫妇和睦、兄弟友善、朋友信任,五伦全备,因此享尽荣华,超升仙界。该剧情节板滞,缺乏生活气息,是明初枯燥无味的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邵璨《香囊记》继承了《五伦全备记》的陈腐说教,叙述南宋张九成和妻子贞娘在社会动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剧曲文务求骈丽,好用《诗经》、杜诗成句,宾白也追求雅丽,结构平板,开启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倾向。明前期留存传奇百余种,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姚茂良的《精忠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记》、王济的《连环记》等。《精忠记》演绎南宋岳飞精忠报国却被秦桧陷害之事,大力讴歌了岳飞的爱国精神。《金印记》将苏秦拜相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作鲜明对比,讽刺世间的人情冷暖。《千金记》写楚汉相争的故事,以韩信为主线展开。《连环记》讲王允用“美女连环计”灭董卓的故事。这四种传奇虽然未脱离忠孝节义的主题,但其题材的历史意蕴比较丰厚,剧作家在再创作时又融人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历史反思,因此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18.明代中期传奇的新变及三大传奇的思想内容

【知识解读】正德、嘉靖以后,明代传奇的发展出现了转机。作家的创作更为自觉,更能直面现实。更加具有战斗精神。社会政治的腐败,边境敌寇的骚扰,这些内忧外患都促使作家们在剧作中发出沉重的呐喊。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三大传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传奇这一戏曲艺术样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已经承担起巨大的艺术使命,广泛、深入地触及了时代政治、历史与人生。三大传奇中鲜明的忠奸斗争观念、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深广的忧患意识,成为明清传奇的重要主题,遗泽后世,厥功非浅。 《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但改动较大。作者把高俅之子图谋林冲妻子张真娘一事移到林冲发配之后,以忠奸斗争为全剧的主要矛盾,把林冲塑造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敢于和权贵斗争的士大夫形象。林冲一再上本参奏高俅、童贯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却落得个“毁谤大臣之罪”而被降职,但他毫无畏惧,仍然请求面奏君王,后被高俅设计陷害,误人白虎堂。这一改动,体现了作者关怀现实、希

望干预朝政的热情,也表现了他对黑暗政治的深切洞察和猛烈抨击。 《浣纱记》写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将范蠡的恋人、浣纱女西施进献给吴王,吴王为西施的美貌所迷惑,废弛国政,杀害忠良。三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君臣苦心经营,终于打败吴国,夫差自杀,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而去。该剧以赞扬的笔调写范蠡和西施为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精神,同时也以较大的篇幅渲染了西施成为政治牺牲品后所感受到的深切悲哀。剧作在表彰越国君臣卧薪尝胆、艰难复国的同时,也嘲弄了吴国君臣的腐化贪婪、奸诈狠毒。

《鸣风记》直接将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搬上戏曲舞台,一方面铺写严嵩、严世藩父子及其爪牙赵文华、鄢懋卿等人祸国殃民的罪行;另一方面描写杨继盛、董传策、邹应龙等十来位忠臣义士及其家人针锋相对的反严斗争,作者把他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剧作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19.明代后期传奇创作的繁荣概况

【知识解读】万历以后,明代传奇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期。传奇作家众多,许多士大夫都竞作传奇,如万历年间的汤显祖、沈璟、周朝俊、孙钟龄、屠隆、梅鼎祚,天启、崇祯问的王骥德、吕天成、吴炳、孟称舜、袁于令、范文若、阮大铖等。传奇数量多且质量高,数百种传奇都比较成功。许多作家还形成了艺术追求和理论主张相近的流派,其中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最为突出。

320.沈璟曲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传奇创作

【知识解读】沈璟应著的《南词全谱》在前人曲论的基础上对南曲七百多个曲牌进行了考订,规范曲牌的句法、音韵、板眼,流行一时,成为曲家制曲和演唱必备的法则。他论曲强调曲文要“本色”,语言朴素自然。然而除了《义侠记》等少数几出戏外,沈璟本人也没能真正做到本色化。其次,强调协律,这是沈璟曲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主张。他在《二郎神》套曲《词隐先生论曲》中说:“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度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音律也难褒奖。”讲究声律当然并不错,但是到了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甚至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旬,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这就太过分了。就连沈璟自己也难于

做到字字妥帖,冯梦龙等人曾多次

提到过他在音律上的错误。他的主张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

沈璟创作和改编的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等七种。其中《义侠记》为其代表作。 321.“汤沈之争”

【知识解读】沈璨、吕玉绳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编成《同梦记》,这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汤沈之争”由此而生。在戏曲创作理论上,汤显祖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这一点恰与沈璟的主张相悖。王骥德认为

“临』Il之于吴江,故自冰炭”。用江苏的昆曲音律去规范远在江西、依受到海盐腔影响的宜黄腔音律进行创作的汤显祖,这当然是吴江派妄自称尊的苛求。《牡丹亭》原本后来被曲学家和演唱家们用昆曲搬上舞台,成为昆曲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这是沈璟所始料不及的。

322.吴江派 【知识解读】吴江派是晚明时期以沈璟为中心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璟是吴江(今属江苏)人而得名。沈璟在晚明影响很大,在他的旗帜下,集中了余姚人吕天成和叶宪祖、苏州人冯梦龙和袁于令、上海人范文若、嘉兴人卜世臣、吴江人沈自晋等昆曲作家,这些人大都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且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所以被称为吴江派。这批作家同样对汤显祖十分敬重,虽然他们对汤显祖剧作的格律疏漏问题颇有微词。 323.《曲律》、《元曲选》、《六十种曲》、《盛明杂剧》 【知识解读】《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它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随着戏曲创作的繁荣,晚明时期在戏曲整理与出版方面也卓有成绩。臧懋循的《元曲选》、毛晋的《六十种曲》、沈泰的《盛明杂剧》等通俗戏曲选刻本的流传,对后来的戏曲创作与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汤显祖和《牡丹亭》 324.“临川四梦”

【知识解读】“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汤显祖传奇作品的代表作,包括《紫钗记》(《紫箫记》的改本)、《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 325.《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与汤显

祖的改作

【知识解读】关于《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汤显祖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见《异苑》卷八,汉睢阳王事见《搜神记》卷十六。李仲文事,记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之女,年仅十八而亡,葬于郡城北。后来张世之为太守,其子梦见李女前来相就。后“发棺视之,女体已生肉,颜姿如故”。张子又梦李女说:“我比得生,今为所发,事遂不成。”冯孝将事,记东晋时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夜梦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谓太守北海徐元方之女,不幸为鬼所杀,现许更生,应为冯子之妻。于是相从数日,约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故,复活后结为夫妇,生二男一女。汉睢阳王事,记汉代谈生年四十无妻,夜有美女相就,但戒三年内不得以火相照。两年后,谈生不能忍,窃以灯火照之,见“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美女遂离谈生而去,临别赠珠袍一件。后谈生持袍卖与睢阳王府,王识为其女之物,收拷谈生,谈生遂以实告。这些笔记小说,对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显然都有影响。而《牡丹亭》的直接取材,则是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小说写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之女丽娘,在一次游园之后,感梦而亡。她生前曾自绘小像,死后为柳太守之子梦梅所得。柳梦梅日夜思慕,遂得与丽娘的鬼魂幽会。最后开冢还魂,杜、柳结亲。 《牡丹亭》的故事在《杜丽娘慕色还魂》中已具雏形,但小说意在讲述一个还魂复生的凄艳故事,缺乏丰厚的主题意蕴。汤显祖对其进行再创作,在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动之后,这一故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意义:其一是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其二是对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宝、连名字都没有的教书先生加重笔墨,将他们塑造为严正的封建卫道士;其三是淡化小说中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其四是着意描写两人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自由爱情所受到的社会、家庭的阻力,彰显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326.《牡丹亭》的人物塑造 【知识解读】《牡丹亭》不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扭结,更写活了人物形象,描摹出了主要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 《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杜丽娘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太

守的小姐,从小深受封建教养的熏陶。严父、慈母、迂腐的塾师和深寂的闺阁,形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铁樊笼,严酷地禁锢着杜丽娘的身一IL,。她在刺绣之余偶尔午睡片刻,在衣裙上绣点鲜艳的花鸟,都要受到干涉和责怪。在这样的环境里,杜丽娘的性格自然有温良贤淑的一面。然而,杜丽娘毕竟是一个少女,在她的内心仍滚动着青春的热流,她没有泯灭的自然天性也在不断成长。当她在后花园发现生生不息的自然春光时,蓦然间感到生命的寂寞和无人慰解的苦闷,青春的躁动使她在梦中与情郎相会了。虚幻的梦境开启了她少女的情窦,梦醒之后,回到无情的现实之中,她倍感痛楚,于是反复去寻求那虚幻的梦境,执著而徒劳的追寻使她一病不起。这时她的性格已不再是温良贤淑的大家闺秀,而是带有叛逆色彩的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者。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一次升华。她身为鬼魂,对柳梦梅仍旧一往情深,且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在历尽艰阻之后,她又为情复生,终于与柳梦梅在现实中结合。为情再生,是她性格的又一次升华。回到现实之中的杜丽娘为保护和捍卫历经劫难、终得团圆的胜利成果,在朝堂之上公然对抗父亲的严命,并向皇帝诉说自己的心曲,这又可以说是她性格的再一次升华。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生死死的至情,赋予了杜丽娘形象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牡丹亭》中其他人物也都写得很成功,如丫环春香的天真、活泼与直率,柳梦梅的痴情、纯情与无所畏惧,杜宝夫妇、陈最良、石道姑等人也都各有特色。汤显祖善于“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其喜怒哀乐的潜在根源,并加以细腻深刻、委婉曲折的表现。汤显祖还善于对人物形象从“玄空中增减朽塑,而以毫风吹气生活之”,进行艺术虚构、艺术创造,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327.《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知识解读】《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作者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给了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 在艺术上,《牡丹亭》的最大特色是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抒情色彩。剧

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作者用看

似荒诞的情节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乡、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例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在《冥判》里,杜丽娘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得了判官的允许,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作者通过这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女子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剧本的大量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读《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像在读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 328.《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主要内容 【知识解读】明万历五年至七年汤显祖以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传奇,但只写了三十四出,未能完成。后来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对《紫箫记》进行了改写,易名为《紫钗记》。该剧写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流寓时,于元宵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钗,遂以钗为聘礼,托媒求婚。婚后,李益赴洛阳考中状元,从军立功。卢太尉再三要将李益招为娇婿.反复笼络并软禁李益,还派人到霍小玉处讹传李益已被卢府招赘。小玉相思成疾,无奈中典卖紫玉钗,却为卢太尉购得。太尉以钗为凭,声言小玉已经改嫁。豪杰之士黄衫客路见不平,将李益挟持到染病已久的小玉处,夫妻遂得团圆。

《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该剧写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树旁,梦人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成为当朝驸马。其妻瑶芳公主在父王面前为他求得官职,因此他由南柯太守又升为左丞相。檀萝国派兵欲抢瑶芳公主,淳于棼统兵解围,救出夫人,但夫人终因惊变病亡。还朝后的淳于棼,从此在京中淫逸腐化,为右相所嫉妒,为皇上所防范,最终以“非俺族类,其心必异”为由将其遣送回人世。醒来之后,淳于棼尽管发现他的情缘和官运都是在蚁穴中发生的,他还是恋恋不舍,在清斋燃指,破生死、人蚁之隔,与公主的幽魂重会。后经契玄禅师度脱,斩断情缘。 《邯郸记》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剧作写穷困的卢生在邯郸旅舍遇到道士吕洞宾,卢生对贫困潦倒的生活牢骚满腹,声言“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吕洞宾即刻便赠一玉枕予卢生,使之入睡成梦。卢生在梦中得妻崔氏,并在崔氏的安排下中状元,入翰林。他利用职权,偷写夫人诰命,被奸臣宇文融发现,公报私仇,加以弹劾。卢生被贬往外省,凿石开河。后来又在宇文融的摆布下,前往天山御边。卢生功成回朝,反遭诬陷,免死发配。最后,宇文融被诛,卢生还朝,做了二十年的太平宰相,封国公,加官上柱国太师,享尽荣华富贵,而且子孙满堂,尽蒙皇恩。忽然梦醒,万物俱空,店中黄粱饭尚未煮熟,卢生恍然大悟,尽扫功名富贵之念,拜吕洞宾为师,云游四方,终登仙境。 329.临川派 【知识解读】戏曲史上将与汤显祖声气相求和受他影响的剧作家群体称作“临川派”或“玉茗堂派”,其中成就较高的有吴炳、阮大铖和孟称舜。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擅长描摹男女情爱,曲文绮丽,构思奇幻,富有浪漫气息,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330.临川派其他作家的传奇作品 【知识解读】吴炳著有传奇《绿牡丹》、《匦中人》、《疗妒羹》、《西园记》、《情邮记》5种。阮大铖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石巢传奇四种》。孟称舜今存传奇《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 第五章明代散文

331.明代散文创作成就概况 【知识解读】明代散文的总体成就远不及秦、汉,近不如唐、宋,与同时代的戏曲、小说相比,成就和地位也稍显逊色.但还是有一些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作家写出了不少富有特色的作品。明代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散文作家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一是元末明初,宋濂、刘基等人代表明代散文的第一个创作高潮:二是在正德、嘉靖年间,唐宋派的唐顺之、归有光等人代表明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三是在万历之后的晚明时期,公安派、竞陵派及在晚明思想解放思潮中活跃着的一些小品文作家,标志着明代文学散文的全面繁荣,也代表着明代散文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个性特征。

第一节宋濂、刘基与明初散文 332.宋濂的文学思想 【知识解读】宋濂的文学思想受理学影响较大,认为文与道不可为二,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以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其目的是要“文”贯穿一个“圣贤之道”的内核。所以在他看来,“所谓文者,乃尧、舜、文王、孔子之文,非流俗之文也”,“非专指乎辞翰之文也”。宋濂实际上是将允许表现作家对生活个

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洋溢着浓烈的卫道气息。

333.宋濂散文创作的成就 【知识解读】宋濂的散文宗法韩愈、欧阳修,具有醇深典正、浑穆雍容的特征。在他各种题材的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人物传记,如《王冕传》、《秦士录》、《李疑传》、《杜小环传》等,其长处是能够抓住较为典型的细节、事件或具体场景,把人物性格表现得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如《秦士录》,文章选择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绘秦地之士邓弼亦雄亦狂的个性,又以与两书生谈文和谒德王试武二事为主,取材详略得当,叙事曲折生动,把一位心存大志、文武双全的奇士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元末人才备受压抑的社会状况的强烈不满,可谓文情俱备,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宋濂的散文中写得较好的还有抒情写景的作品。比如《桃花涧修禊诗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开景物描写,一段一景,各不相袭,笔调清新,写景鲜活生动。 334.《郁离子》 【知识解读】《郁离子》是刘基寓言性杂文的代表作,是他元末隐居青田时所著的一部寓言散文集,共l95篇。“郁离”的意思是文明,取这样的名字,“其意为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书中各篇大都写得寓意深刻而又形象鲜明,作者往往来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干预现实的用世激情。

335.刘基寓言性杂文的特点 【知识解读】刘基的寓言性杂文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往往将作者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古朴。如《楚人养狙》,作者通过狙公养狙自奉而最终死于饥馁的故事,讥刺“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说明以适当的方式役使民众的重要性:如果不揣度民情,滥使苛役,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在《灵丘丈人》中,作者以灵丘丈人善养蜂而致富、其子不善此道终使家贫作对比,诱劝“为国有民者”重视治政的方法。著名的《卖柑者言》借卖柑者之Ll,毫不留情地讥讽了元末社会中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表现出愤慨的感情和锐利的思想锋芒。

第二节归有光与唐宋派散文 336.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知识解读】唐宋派虽说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占文名家,学习他们平

易畅达的文风,注重文道合一,但各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王慎中和唐顺之在中进士后都曾师法秦汉古文,但志趣逐渐变化,转向学习唐宋散文。王慎中“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他作文尤其注重“道”的表现,强调立意为先。唐顺之也紧接王慎中的转变而主张学习唐宋文,对曾巩推崇备至,甚至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他在中年以后接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提倡“本色”,认为作文“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不应过分讲究“绳墨布置”。相比之下,唐宋派另一人物茅坤学古取法的态度并不显得那么褊狭,他曾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其总序说:“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在反对复古、主张文道合一方面,他与王慎中、唐顺之是一致的。

337.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

【知识解读】在散文方面,归有光既推崇司马迁《史记》,“得其神理”,又尊尚唐宋诸家,择取学古对象一L比起唐宋派其他文人更显得宽泛。对于当时正趋于高涨的后七子的复古活动,归有光表示过不满。以为“今世相尚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为悼叹耳”。他甚至因此而将主持文坛的后七子头面人物王世贞斥为“妄庸巨子”。显然他反对后七子的复古之举,主要还在于对“琢句为工”的模拟风气难以容忍,而不是针对取法对象本身。归有光也标榜六经,主张文道合一,但他所说的“道”并不完全囿于儒’家道统,而是有贴近日常的生活的一面。他说:“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所谓“至情”,也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的人伦之情,因此。他也注重散文的抒情功能和审美特质。 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等,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文笔生动,富有亲切动人的艺术魅力。《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兴废为线索,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怀,所忆者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人情味。《寒

花葬志》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

象,写的是13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却有真挚的感情从朴素的文字问流出,文笔平易淡雅,给人以如对谈笑之感,体现了归有光文学散文的典型风格。

第三节公安派与晚明时期的小品文

338.“小品”与小品文 【知识解读】“小品”一词本为佛教用语,始于晋代,指佛经译本中的简本(详本为“大品”)。明代后期,人们开始用小品文指称一般文章,它主要是指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而意味隽永、抒情性较强而无关重大社会主题的文字,以区别于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小品文并不是指某一文体类型,它可以是尺牍、游记、书信,也可以是日记、传记、序跋等。 339.李贽的思想 【知识解读】李贽的思想具有叛逆色彩和反抗精神。他肯定人的世俗欲望的合理性,张扬个体生命的价值,沦诗文都强调思想情感的真实坦率与艺术表现的自由不拘,反对伪道学,在晚明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340.李贽“童心说” 【知识解读】李贽在他那篇著名的《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一it,也”。“绝假纯真”,即不受道学等外在“闻见道理”的蔽障和干扰;“最初一念”,指人生固有的私欲,所谓“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因而,天下的“至文”,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他认为“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存在的根据。 341.李贽散文的创作个性 【知识解读】李贽的散文见解独特,随意挥洒,语言泼辣犀利,具有鲜明的个性。如《赞刘谐》借刘谐之口,嬉笑怒骂,讽刺嘲弄了披着“纲常”、“人伦”外衣的道学之徒,并将蔑视的目光对准孔子这位传统的偶像,口气大胆泼辣。他的《自赞》以坦直率真的笔调对自我作了写照,语气酣畅质直,把自己描写成一位个性鲜明的狂士,显出狷介超俗的胸次。《李白诗题辞》从讨论李白的籍贯切入,指出李白的精神超越时空、无处不在,表达了对这位诗人的赞叹向往之情。同时文章也讽刺了些借争求名人籍贯来博取荣誉的人,把一个学术问题审美化,写来随意挥洒,丝毫不受格套束缚,文言与白话夹杂在一起,一连串脱口而出的排比句,以

及最后那叮咛呼告而又带些调侃意味的语气,都生动地传达了这位“生时无所容入”的杰出思想家的犀利锋芒,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散文实为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小品文的先声。

342.公安派 【知识解读】公安派是万历后期文坛上影响最大的诗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该派为公安派。 343.公安派“性灵说” 【知识解读】公安派受李贽思想尤其是“童心说”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性灵派的文学宣言,也是他们张扬个性、反对复古的口号。这一主张是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提出来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性灵说的主张虽是就诗歌而言,也完全可以通之于散文。袁宏道极力反对复古派诸子以古人创作为标准的文学思想,认为他们的创作都落人了既定的格套。他认为诗文应该表露真情、不受成法拘束。他还特别强调诗文“令人夺魄”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摆脱“粉饰蹈袭”的习气,他甚至认为诗文有疵病者更佳,这就不免矫枉过正了。性灵说明确肯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情感和欲望,强调个性的张扬。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的集中体现。

344.袁宏道小品文的创作成就 【知识解读】公安派作家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他的七十多篇游记散文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视为柳宗元之后游记散文的又一高峰。如《满井游记》描写初春景色和游人的心境,情与景会,颇具神韵,文笔自然明快,清丽秀美。《雨后游六桥记》这篇游赏西湖的小品文表现了作者放任洒脱的个性与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文笔清丽,意趣横生。《观第五泄记》写瀑布的景观,从远近不同的视角,直接写景致的奇异,并融人人物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他的一些传记散文则寄托了他对个性抒张的向往和追求。如其散文名篇《徐文长传》,通过描写徐渭一生坎坷痛苦的经历,抒发了当时进步文人个性难以抒张的抑郁之情。 345.竟陵派 【知识解读】竞陵派是晚明文坛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均为湖北竞陵人.故称之为竟陵派。 346.《诗归》

【知识解读】《诗归》是钟惺、谭

元春在万历末年一起评选的一部古代诗歌选本。钟、谭二人编选《诗归》的目的在于“引占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在《诗归序》中.二人宣扬了自己的理沦主张。

347.钟惺、谭元春的文学主张 【知识解读】钟惺、谭元春的文学主张相近。他们接受了公安派的性灵说,认为“夫真有性灵之言、,常浮出纸上,决不与众言伍”,又看到公安派俚俗、浮浅、率易的毛病,希望矫正其弊端,其具体的方法是向占人学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这又是对前后七子复古论的扬弃。他们论诗文强调“灵”与“厚”的统一,其要旨,则在于以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钟惺说:“夫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谭元春说:“夫人有孤怀,有孤诣,其名必孤行于古今之间,不肯遍满寥廓。而世有一二赏心之人,独为之咨嗟彷徨者,此诗品也。”由此看来,他们追求的“真”,是?·种“幽深孤峭”的风格.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末世文人主动选择社会边缘的地位.而又在孤独寂寥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孤芳自赏的文化心态。 348.竟陵派小品文的艺术特征(以钟惺的小品文为例) 【知识解读】竟陵派的小品文力避公安派小品文近世俗、恃机智、逞辩博、轻挥洒的作风,讲究意境的提升和构思布局,注重字句的锤炼,并且追求孤峭幽冷、深曲寂静的意境,以此超越流俗,自辟蹊径。陆云龙在《钟伯敬先生小品序》中说钟惺的作品“宁简无繁,宁新无袭,宁厚无佻,宁灵无痴”,这其实也概括了竟陵派小品文的艺术审美特征。如钟惺的《浣花溪记》,由浣花溪幽静的景色而思及杜甫,写杜甫相貌的“清古”,抓住他在穷愁奔走之际尚能择地而居的悠然情趣.从而表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

349.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知识解读】明末张岱的小品文集众家之长,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在明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张岱的小品文善于把写景与写人、写风俗民情结合起来,读之犹如见到了晚明时期江南的生活画卷,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他汲取了公安派与竞陵派小品文的长处,有公安派的活泼生动而能避免其油滑浅薄,有竟陵派的冷峻深曲而又不乏幽默和潇洒,而且时而反思人生,流露出易代之际一位遗民的悲凉情绪,形成一T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不足200字,却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一痕”、“一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